省植保站:小麦主要病虫发生动态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4-22

  截止4月17日,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1684.34万亩次,较上周增加326.3万亩次,较上年同期减少203.66万亩次,全省累计防控455.3万亩次。

  1.条锈病:在宝鸡、西安、咸阳、汉中、安康、商洛等6市35个县区发生,本周新增鄠邑、秦都、麟游、留坝、商州、丹凤等6县区,全省发生30.74万亩,较上周增加11.77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25.69万亩,较2010-2023年同期平均减少42.81万亩,处于2010-2024年15年中的第8位,勉县、宁强、略阳、汉滨、汉阴、旬阳、山阳等县区已处于扩展流行阶段,其余县区仍处于点片发生阶段,扩展速度明显加快。其中宁强县发生1.7万亩,发生田平均病叶率3.5%,最高37%;勉县发生2.8万亩,发生田平均病叶率3.0%;汉阴县发生0.8万亩,发生田平均病叶率2.03%,最重田87.5%。

  2.赤霉病:在陕南已开始显症,发生0.82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0.29万亩,较历年同期减少1.0万亩。其中汉台区发生0.15万亩,发生田平均病穗率0.85%,高于上年同期的0.8%,最高2%。据4月中旬常发区田间玉米残秆调查,临渭、蒲城、富平、三原、泾阳、高陵、周至等7县区单位面积带菌玉米残秆数平均密度为0.37节/m2,与上年同期持平。

  3.茎基腐病:发生115.89万亩,较上周增加20.04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35.61万亩,发生田块平均病株率2.9%,高于上年同期的1.9%,最高56%(泾阳)。

  4.纹枯病:发生49.07万亩,较上周增加4.24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3.50万亩,较历年同期增加24.46万亩,平均病株率2.7%,高于上年同期的2.0%,最高14%(临潼)。

  5.白粉病:近期扩展加快,发生115.0万亩,较上周增加67.61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158.65万亩,较历年同期减少62.31万亩,平均病叶率2.9%,低于上年同期的4.2%,最重田100%(蒲城)。其中蒲城县发生8万亩,占小麦面积8.6%,发生田平均病叶率15.1%。

  6.蚜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即将进入发生盛期,全省发生581.86万亩,较上周增加133.4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111.27万亩,较历年同期减少96.03万亩,平均百株蚜量95.6头,高于上年同期的43.9头,最高2080头(眉县)。其中陈仓发生18.3万亩,发生田平均百株蚜量770头,最高1311头;眉县发生9.5万亩,发生田平均百株蚜量387.3头,最高2080头;合阳、蓝田、汉台、乾县等县区平均百株蚜量103-201头;其余县区平均百株蚜量100头以下。

  7.红蜘蛛:正处于发生危害盛期,全省发生782.86万亩,较上周增加80.32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0.85万亩,较历年同期减少115.39万亩,平均单尺行螨量85.86头,与上年同期的85.8头相当,最高3000头(华阴)。其中长武发生11.3万亩,平均单尺行长螨量266头,最高1200头,临渭、武功、陈仓等地平均单尺行长螨量202-230头;凤翔、乾县、华阴、商州、泾阳、眉县等地平均单尺行长螨量106头-196头,其余县区平均单尺行长螨量100头以下。

  8.吸浆虫:成虫开始出土羽化,发生8.2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0.9万亩,周至、蓝田、秦都等县区已始见成虫,其中蓝田县发生5万亩,发生田百复网虫量1.4头,高于上年同期的1.3头。

  4月13日,我省大部出现雷雨天气,部分地方伴有雷暴大风,短时暴雨,利于病害扩展。天气预报近期晴到多云天气较多,气温偏高,有利于蚜虫等发生。其中4月19日全省阴有小雨,关中西部部分、陕南南部部分有中雨,22日、25日多云转阴天,大部有小雨,预计条锈病在陕南、关中中西部进一步扩展,关中东部将陆续发生,赤霉病在常发区仍存在偏重发生风险,蚜虫数量将迅速上升。各地要加强监测,切实关注高密度区域,及时动员群众,抢抓防治关键时期,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bjs7155/20240422/98410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