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腐病防控技术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4-22

  玉米茎腐病又称茎基腐病、青枯病,主要有真菌型茎腐病、青枯型茎腐病和细菌型茎腐病,最重要的一类是真菌型茎腐病。该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病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在田间可借风雨、灌溉水、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积累病菌越多,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发病轻。

  玉米茎腐病为多种病菌浸染的病害,在防治上应采取以栽培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目前尚未筛选出防治效果突出的化学药品。

  1.栽培措施: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晚播使灌浆期错过阴雨及高温高湿时期;合理密植;氮磷钾及微肥合理搭配;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2.农业措施:清除田间病株残体;与其它非寄主作物轮作。

  3.及时治虫防病。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以减少伤口,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4.药剂拌种: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适量,拌种50千克。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yw/nszd/bt/202402/t20240220_24695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