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毒病的发病规律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5-10

  

  1、种子带病:营养期感染越早,种子带毒率越高,抗病品种种子带毒率显著低于感病品种,因此,带毒种子是田间毒源的基础。

  2、传毒蚜虫介体的消长:多数有翅蚜着落于大豆冠层叶为害,黄绿色植株率多于深绿色。

  3、品种抗性:主要影响田间初侵染源及病害发生严重程度。

  4、其他因素:影响潜育期长短的是气温。但温度高于30℃时病株可出现隐症现象。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yw/nszd/als/202405/t20240508_25046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