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的三次“华丽转身”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8-24

——记江苏省盱眙县新型职业农民胡凤义

提起江苏省盱眙碧绿园稻麦种植家庭农场总经理胡凤义,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先后从企业技术人员变为公司总经理,又从总经理变为稻虾共作农场主,为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心甘情愿做起了义务“技术顾问”,帮助附近20多户贫困家庭成立了家庭农场,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农业共同致富的道路。

自主创业 从国企白领变私企老板

胡凤义今年47岁,刚从学校步入社会时,他跟其他想留在大城市发展的同学想法不一样,大专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到家乡,在淮河化工总厂从设备管理员开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老板欣赏他勤劳吃苦、爱岗敬业。伴随着企业的逢勃发展,他敏锐的嗅到了商机,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在厂领导拟提拔他担任厂里中层管理人员时,他婉言拒绝,带着同事和家人的不理解毅然辞工下海。

万事开头难,创业伊始一头雾水。开工没有回头箭,这时候他也后悔过,但是他的妻子始终在背后默默的支持、鼓励他,为了不让他分心,主动承担起照顾年幼儿子和家里所有家务的责任,妻子的大爱让他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2003年的农忙时节,乡亲们埋怨现在土地太硬,化肥使用一年比一年多,种地成本逐年增加。说者无心,听者有心。胡凤义立即查找资料,发现原来是农民种庄稼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的结果,发达国家在很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一问题,现在全面推广有机种植。他脑中灵光一现:开一家生态有机肥公司,销量一定不会差。心动不如行动,做规划、找场地、买建材、请工匠、筹资金,在盱眙县马坝镇旧街村建起了有机肥生产基地,并于 2004年创办淮安市地力宝生态肥有限公司。十年间,胡凤义积累了一定的化工技术和资金,他的自主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一边生产有机肥,一边摸索改进技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2016年底,公司先后承担多项农业科技项目,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胡凤义说。由于有机肥绿色环保,虽然销售价格不高,但销路好、销量大,这让他尝到了自主创业的甜头。

不安现状 从行业大佬变龙虾“大咖”

企业发展得风生水起,但胡凤义并不满足现状,他想多元发展,正好盱眙龙虾的红色风暴席卷全国,龙虾市场销售十分火爆。2015年10月,胡凤义顺势而上,在盱眙县维桥乡永华村流转土地面积500亩,成立了盱眙碧绿园稻麦种植家庭农场。

由于缺少稻虾共作经验,他对稻虾共作一无所知,两眼一摸黑,只能一切从头开始。他开始与县农广校对接,通过网上学习、不定期参加龙虾养殖培训班,不断深入了解稻虾共作的技术方法。然而,农场却不像有机肥生产那样顺风顺水,第一年养殖的龙虾就因病害严重减产。看着水面浮出星星点点黑色的死龙虾,胡凤义虽然难过,但没有浇灭他的斗志,他找专家寻求帮助,在县农广校的引荐下,中国淡水研究所盱眙“挂县强渔”稻虾共生首席专家周鑫积极与他对接,“这是黑鳃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虾子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周鑫告诉胡凤义,“要保持水体清洁,溶氧充足,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经过专家指导,胡凤义养殖的龙虾渐渐好起来了。

由于他当年花了10元每亩、政府补贴40元每亩,参与了江苏省海洋与渔业龙虾养殖互助保险,最后保险给予一定的补助,虽然这些钱相对于他的损失微薄,但是胡凤义说:“这些补偿温暖了我的心,让我接下来更有信心了。”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胡凤义又陆续参加了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培训,他的技术日趋成熟,成为了当地虾稻共生的“大咖”。

胡凤义利用稻虾共作的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不使用化肥农药,仅使用自己的有机肥,同时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循环生物链,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增值,亩产成虾200公斤,生产的稻米是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稻。

他坚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道路,将他的农场打造成集龙虾养殖、销售、深加工以及品虾、钓虾为一体的龙虾主题农业示范区,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成为了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田间学校和生产实践基地。

乐于奉献 从致富能人变富民顾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农场附近的村民看见胡凤义口袋鼓起来了,纷纷来向胡凤义取经。他毫无保留介绍种养技术、创业经验。“这里位于洪泽湖南岸,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田地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不含沙土,拥有保水性能好的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适合用稻虾共作的方式养虾。”胡凤义耐心地告诉大家,“所谓虾稻共生是指利用稻田种一季种稻,全程养两季虾的种养结合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将稻沟由原来的1m宽、0.8m深小沟,改挖成4m宽、1.5m深大沟,这样一来,每年的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获虾,如此循环轮替。”

在胡凤义的带领和帮助下,附近20多户家庭都申请了家庭农场,近3000亩的池塘在这片土地上星罗密布。曾受胡凤义帮助指导的龙虾养殖户孔娟说:“胡凤义他是大老板,也比较忙。起初我们都以为他不会告诉我们,没想到他不但告诉我们怎样养殖龙虾技术的要点,还做起我们的义务‘技术顾问’,到池塘边手把手地指导我们,我们打心里十分地感谢他。”村民们无不对他给予好评,称赞他是带领他们致富的“领头雁”。

今年,胡凤义还投资建立了自己的温室大棚,冬季也可以养殖龙虾,龙虾的利润也将翻几番。胡凤义生产的“稻虾缘”牌龙虾和“稻虾缘”牌龙虾米在县农委和农广校指导下已经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他的龙虾现在价格平均上涨5元,供不应求;龙虾米价格每斤10元以上,在多次展销会上受到追捧,省委李强书记在今年苏北发展论坛上多次点赞盱眙“龙虾米”。

因为胡凤义善于经营,乐于奉献,通过他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从事的龙虾养殖和绿色稻米生产销售,走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之路,他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盱眙县生态农业建设的样板。(陈士海 季海军)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