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镇:完善产业扶贫机制助推贫困户稳定增收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8-22

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脱,切实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旬阳县石门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采取发展特色产业,完善产业扶贫机制稳定贫困户增收。 

实施产业富民工程促增收。石门镇地处秦巴山区,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生产的大米晶莹剔透,做饭清香丶柔软丶可口,古时候专为朝廷官府进贡,供朝廷官员食用,固有贡米之称。

今年以来,为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产业脱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心,通过扶助产业建设,实现造血式扶贫,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产业,结合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绿色、生态为本,立足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围绕精准扶贫和贫困户稳定增收这一目标。一是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发展壮大石门贡米绿色食品为品牌的特色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尽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强度,特别是在水稻种植中,全部使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和使用凝香系列优质稻种。以上措施的落实,保证了所生产的大米达到真正绿色优质品质。今年全镇种植的3000亩水稻长势良好,为保证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地基础。二是在畜牧产业上以合作生产社引领,大户带动,农业站驻村指导场圈建设和养殖技术与防疫。全镇已发展养猪大户198户,养牛大户18户,养鸡大户32户,养羊大户34户 。其中6个重点扶贫村7户规模户带动周边153户贫困户养殖生猪365头,350户贫困户养鸡7000羽,13户贫困户养羊500只。三是在烟草生产上稳住120户铁杆烟农,种植面积1500亩,其中19户贫困户发展烟草450亩。四是在富硒磨芋产业上借助合作社引领种植2000亩,其中青蛇沟村、石门村、木瓜村,租赁土地各建200亩魔芋示范点一个,47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五是在林果产业上以重点村为主导带动覆盖全镇发展。在谌家院社区新发展拐枣400亩(其中贫困户118.5亩)、核桃300亩(其中贫困户87亩),已全部栽植到位;王家坪村400亩拐枣和150亩核桃(其中贫困户20户197亩)全部栽植到位,有机茶叶规范化种植1000亩,油用牡丹1000亩,中药材玄参、白芨、重楼、柴胡等种植3000亩,长期增收支柱产业已初步形成。

  实施精神扶贫工程扬正气。为了解决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确保扶贫路上不掉队,旬阳县石门镇开展聚集脱贫攻坚、加强扶志帮困、培育内生动力专项行动,通过教育引导、道德评议、帮带激励、政策扶持等措施,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自立动力、提升致富能力,全面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目标。一是道德评议扬正气。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的自立自强、不等不靠、励志脱贫的先进典型和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落后典型,每季度开展一次道德评议活动,以此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跟上脱贫攻坚步伐。如白庙村五组贫困户严某,家境贫困,儿子患精神病,其不崇尚科学,封建迷信,修庙企图帮儿子治病,日常嗜酒,酒后骂人,其行为影响恶劣被评为反面典型。七组贫困户黄某,脱贫攻坚中不主动发展产业,等靠要思想严重,被评为反面典型等等,对被评出的反面典型安排专人进行转化帮教。通过开展评议,解决了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等、靠、要、缠、闹、比、逃等思想问题,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全镇形成了公平正义、诚信知理、崇德友善、互助孝仁的正能量、好风气。二是帮带激励转民风。挑选经验丰富会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基层干部包帮那些怕苦怕累内生动力不足的群众,提高包帮能力,着力推动群众由怕苦怕累向勤劳致富转变。同时,采取支部+x+贫困户模式,充分挖掘培养群众身边的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创业标兵,通过劳务合作、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方式,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头激励作用。注重发挥非贫困户对贫困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惠民政策供给保障力度,营造了非贫困户快跑大干、贫困户奋力追赶的良性互动局面。三是教育引导树新风。针对极少数群众文化偏低、知识匮乏、弱智憨愚、思路不活等能力致贫现象,加大分类帮扶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做实干部包联走访工作。采取入户走访、宣讲政策、鼓劲打气,帮助贫困户分析脱贫致富的有利条件、协助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培养主动性,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激发进取性,通过召开小组会、院落会、地头会,促进贫困户学知识、兴家业、当先进,营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实现从思想上挖穷根,营造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艰苦奋斗的良好氛围。引导教育群众树立脱贫信心和志气,把内因激活起来,让贫困群众的腰杆硬起来、脱贫的办法多起来。

  实施作风建设工程抓落实。在决战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镇党委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为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契机,教育引导镇村两级干部人人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紧紧围绕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各联系帮扶单位落实专人组建驻村工作队,坚持吃、住、干在村,协同村委班子推动扶贫工作。每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3至5户贫困户,并按要求开展走访、解决问题,实现建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家庭成员病残户等走访全覆盖,实现了扶贫不漏一村一户、脱贫不掉一户一人。(通讯员 魏万平)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