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部分贫困人口有望被转为生态保护员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8-29

今后,我省部分贫困人口有望被转为生态保护员,陕西省政府办公厅昨日就进一步健全完善我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印发实施意见,到2020年,森林、水流、耕地、湿地、荒漠、矿区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实现全覆盖,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记者注意到,此次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所划定的六项重点任务中,针对森林管护明确提出,适当补偿因封山禁牧而减少收入的农户。在水流水生态保护方面,全面推行河长制,持续开展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推进黄河沿线环境治理,加快实施昆明池等水系修复工程,加大瀛湖、红碱淖保护力度。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对在地下水漏斗区、生态脆弱区、自然资源限制区等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和在重金属污染区调整种植结构的农民给予补助。对湿地、荒漠、矿区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也做了相应安排。

在保障措施上明确,吸引鼓励社会投资进入生态保护领域,逐步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支持有关市、县、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综合改革实验区。争取开展秦岭、桥山、黄河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动汉江、丹江、延河、无定河等流域建立水源地水质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保护补偿与精准脱贫。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和资金向我省贫困地区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探索将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探索贫困地区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制度。

这份实施意见完善了激励约束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制定差别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奖惩制度。全面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而且对落实不力的,启动追责机制。(记者张维)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