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聪明”农机收水稻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9-05

  

  金秋,地处四面山深处的重庆市江津区四屏镇旺龙村,梯田层层叠叠、错落分布,黄澄澄的稻穗等待收割。大自然造就了梯田的美,却造成了机械化收割的困难,普通收割机难以下田,当地农户依然维持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人工收割模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丘陵梯田“谁来种地”的问题亟待回答。

  9月2日早晨,随着一阵轰隆隆的机器声,一台新能源梯田稻麦收割机亮相旺龙村。操作人员站在田埂上,通过遥控手柄操纵收割机高效作业,这台体型不大的收割机在梯田里灵活行走,自如地爬坡、转弯、掉头,来来回回快速收割,引来了当地村民的围观,一下子“炸了锅”。

  “现在用上这台收割机,比以往请人工打谷每亩至少要节约三四百余元,我家7亩稻田,机器半天就干完了。”一社李丹华在试用了收割机后兴奋地说。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成告诉记者:“这是新能源小型梯田稻麦收割机,适合丘陵山区,特别是采用了优化设计的电动底盘,配备了增程式电驱系统,柴油机既驱动收割机的作业部件,又给底盘电池充电,没有了‘续航焦虑’。”

  现场操作人员刘浩鲁博士说:“这是一台聪明的收割机,会使用手机就会操作!”看到农机手与收割机“人机分离”作业,大家纷纷称赞。遥控操作让农机手避免了梯田和陡坡作业的安全风险,也让农机手远离秸秆粉尘和噪声,降低了收割的劳动强度。

  据了解,该机一天可收获15-20亩,大大提升了收割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实现了“节本增效”。同时,该机节省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柴油消耗,促进了农机绿色高效发展。

  该收割机制造企业的高级专家丁小兵表示,他们与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开展科企合作、联合研发,将为江津的高山水稻生产提供更实用更高效的农机产品。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409/t20240903_135882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