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用”小麦绿色转型(1)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01
 
  “用淮滨弱筋小麦做出的酒曲像玉一样晶莹剔透,我酿酒20多年了还是头一次见。”钟莉任职于五粮液集团制曲车间,她22岁刚进入酿酒行业时听说过,好酒曲就像玉,但只在照片上看到,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真做出了这样的酒曲。
  在第一次试用600吨大获成功后,五粮液集团当即与河南信阳市政府、淮滨县政府签订协议,酿酒制曲所用弱筋小麦全部从淮滨收购,每年计划收购10万-12万吨。
  这只是河南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一个范例。在新的粮食供求形势下,素以“中原粮仓”闻名的河南省,粮食发展道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近年来,按照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的路径发展小麦生产,增加优质小麦市场供给,河南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600万亩。
  8月初,记者来到河南省驻马店、信阳等地区,在刚刚过去的新麦收获中,价格高开高走,明显高于上年,全省农民小麦种植每亩收益增幅达25.2%。
  从“花麦”到“专用麦”——
  全省划定三个优质专用麦产区
  “看上去都是一样白花花的面粉,可煮面条煮成了面汤,包饺子皮一碰就破。”淮滨县金豫南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民说的,是几年前淮滨县小麦磨出面粉的情况,当年这里种出的小麦被称为“杂麦”,低价都没人买。
  做不成面条、饺子皮,做酒曲却是一流的,所以,面粉好不好,就看它被用在哪里。这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我国面粉行业的痛点:一方面,农民小麦“多了”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加工企业生产面条所需要的强筋小麦、生产糕点所需要的弱筋小麦等“专用麦”收不上来,不得已只有高价进口。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