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万企携万村 同兴共富乡村路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时间:2024-11-04

  

  天气转凉,正是栽种下一季冬菜的时候。在铜梁区巴川街道千年村,田间地头满是劳动的场景。

  “以前这一片都是闲置地,现在全部种的白菜、花菜。”千年村党支部傅余说。这片闲置土地变良田,正是铜梁区“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成果。

  天气逐渐转冷,吃汤锅火锅的旺季即将到来,而萝卜是其中少不了的食材。在铜梁虎峰镇轮桥村蔬菜基地,又一季萝卜已经种下去,待收获后将送往下了订单的各个餐饮店。

  借助“万企兴万村”平台,翰林村、轮桥村等4个村与区食品商会和火锅商会签订农产品定向收购协议,去年销售花椒、青菜、萝卜等5.5万斤,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有了订单农业,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吃了‘定心丸’。”轮桥村党支部书记席章玲说。

  “一村一企”,精准对接很关键。近年来,铜梁区工商联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基层商会与镇(街)对接,村上提需求,企业进行承诺,确保帮扶切合实际,帮出成效。特别是发挥民营企业非公党支部和商会“功能型特设党支部”优势,结合企业、商会实际与联系村进行“支部联建”,落实企业与村集体的互惠互利模式。

  其中,巴川街道商会党支部、巴川街道商会千年村党支部和重庆涪柴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支部开展基层党组织联建。在了解到巴川街道将进行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时,涪柴动力主动提供了微耕机等各种农用机械,在最短时间内开垦出四百亩土地,通过轮作蔬菜、大豆、玉米等,充分挖掘土地的潜力,增加收益。

  收益的落脚点一定要是老百姓。

  “在这里上班不仅可以照顾孩子和家里,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在铜梁水口镇清泉社区的乡村振兴车间,员工雷小平和工友们正忙着包装电子配件,这些都是为昆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供应的产品。

  近年来,铜梁区摸索出一套以引导本地资源下乡、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方法——企业将生产环节中用工量大、技术门槛低的工种,在镇村布局设点,利用农村闲置资产创建乡村振兴车间。

  以重庆昆凌电子有限公司为例,把串联电子连接线的业务剥离出来,建起近十个乡村振兴车间,既保障了公司飞速发展后产生的用工难,又就近吸纳了两百名左右就业人员。

  截至目前,在区经信委和区工商联的广泛“牵线搭桥”下,铜梁全区累计建设乡村振兴车间61个,涉及电子配件、汽配零部件、调味品、服装制品、龙灯彩扎、粮油加工及蔬菜加工等,有效盘活集体资产,并通过产业带动提供灵活增收就业岗位1900余个。

  截至目前,铜梁全区42个基层商会及4000余名会员企业与28个镇街结对共建,实施"万企兴万村"项目226个,总投资达16.47亿元,带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增收8019万元,提供就业帮扶2875余人次。(李慧敏)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411/t20241104_137674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