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阳平桥区城阳城吧,春天里来场古文化之旅

来源:平桥区委办 作者:平桥区委办 时间:2024-11-14




《罗马假日》里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穿越2700余年,在这个春天,我们相约楚都城阳,一起感受“澹然淮水映斜晖,苍茫楚城熠神采”的楚韵文化吧!


那先来一个自我介绍吧!大家好,“我”,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大遗址保护专项,是我国现存六座“楚王城”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一座古城址。


图片

城阳城址鸟瞰


“我”出生距今有2700多年的岁月,由于“我”地理位置优越,可“背负河山,涵盖中原”,所以成为楚国“北攻东进”的军事重镇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我”经历、见证了诸多的纷乱战争和王朝的兴衰荣辱,也使得“我”身上带有浓厚的楚韵文化和埋藏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体型庞大,总面积4.98平方公里,主要由内城、外城、太子城、楚墓区、龙山文化遗址、西周文化遗址等组成。


来吧!快来和“我”一起深入了解和感受“我”的前世今生。


“我”位于信阳市北25公里处,107国道旁,在信阳市区可前往鸿运汽车站,乘坐信阳指明港客车,或自行驾车前来,非常欢迎大家前来。


图片

游园路径

图片

城阳城游玩推荐



图片
探寻“前世”——遗址博物馆

快看,那个覆土的“土坡坡”建筑盒子,就是记录着“我”身份证明的“家谱”,保存着我国“考古史上的6个中国之最”的记录,出土了我国最早的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1970年就是这套编钟演奏的《东方红》乐曲装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中传递华夏正音;出土了最早并保存完好的床、最早的竹枕、最早的竹制毛笔实物、最早的铜胎漆器、最早的板栗食物等等,还有大家耳目能详的“亡羊补牢”、“毕恭毕敬”、“近悦远来”等成语的出处。


图片

遗址博物馆鸟瞰图

图片

青铜编钟照片(复制品),真迹藏于国家博物馆

图片

现存最早的床(一号墓出土的床结构)

图片

现存最早的毛笔

图片

现存最早的铜胎漆器

体验“休闲”——小雅村舍
图片

想必刚才大家的头脑经历“大爆炸”般知识的融入,急需短暂的休息,那不妨让我们到小而雅致的村庄驻足片刻。这里外环水系,荷田半绕,村舍映树,红墙灰瓦,称得上是世外桃源。让我们一起体验旧时豫南民居民俗,穿过古韵风情的庭院,感受历史的痕迹,享受归家的舒适与内心的安宁,那么小雅将会登大雅之堂,塑造梦里家乡……


图片

小雅村舍照片

图片
倾听“历史”——编钟广场

听,那是什么动静,好像是古代宫室传出来的乐曲声,真可谓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原来是广场中心放置的铸造可互动演奏编钟发出的声音,难怪这么好听呀!太值了,可以享受到古代王室贵族的殊荣,那也难怪“君王不早朝”了。


图片

编钟广场鸟瞰图


看,广场左侧还有观光通道、连廊,不会是有什么“秘密宝藏”吧,快步前去,原来是一、二号墓的古墓原址,咦,甲字型,好奇怪,还这么大呀,这么深,那肯定埋有不少的陪葬文物吧。


图片

一、二号墓原址照片

探寻“现代”——梅园
图片

抬头望去梅林似飘洒在田野间的淡淡红云,梅花株株,梅枝条条,梅蕾点点,梅瓣朵朵分外迷人,尽显娇媚,哇,简直美极了。对了,这里可是我们的网红打卡地,赶紧来拍照吧。


图片

梅园照片

图片
走进“遗迹”——内城墙遗址

走在蜿蜒的栈道上,看着那残缺破败的夯土城墙,回想起曾经保卫家国的点滴,却烙印着,昔日的繁华早已化为桑田,但留下千年的记忆和沉重的文化,它无声告诉后来人,他们来自哪里,应该走向何处。


图片

内城墙遗址照片

图片

内城墙遗址照片


“我”还有许多极具文化内涵,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如十字江、锅底湖、跑马岭、晒金场、千年古井、千年古桑等等,有点多哈,我需要再想想,等您来了,亲口告诉您。

怎么样,有没有心动呀!

心动不如行动呀,快和“我”一起去发现身边的“诗和远方”吧!


(本网编辑  王耀)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