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改革三大方向,农民能用宅基地抵押去城里买房?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04

最近几年,为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在全国各地都已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后,在征地、拆迁补偿的时候就有了依据,有效减少了矛盾。同时国家也在积极实行农村三块地(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的改革,一个个试点改革的开展令农村农民有了盼头!

一、农村承包土地(耕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只限制于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荒山、荒滩等农村土地,经发包方同意,并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书的,才可以设立抵押。《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则明确规定,除买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四荒地等农村土地可以抵押外,其他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是不允许抵押的。

目前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232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物权法、担保法中关于集体所有的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允许以农村承包土地(耕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

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无论在城镇或农村,公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即宅基地不属于公民个人财产。而房屋所有权转让一般实行地随房走的原则,由于存在宅基地不得抵押的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无法实现抵押,农村的房屋不能像城市的房屋一样用来贷款。

现在国务院在天津蓟县等59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物权法、担保法中关于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允许以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

上述的两项试点改革政策将在17年年底前结束,总结试点经验后,这两项土地改革政策有可能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三、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用来建设租赁住房

近日,国土资源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中指出,首批试点城市要牢牢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为方向,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厦门、武汉、合肥、郑州、广州、佛山、肇庆、沈阳、成都。

这些地区农村的村集体可自行或联合开发商开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建设租赁住房。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未来,郊区农村的农民可能个个都是赚钱的包租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