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技能+产业”!嵩明县拓宽就业渠道,助力群众轻“嵩”就业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5-08-25

  编者按

  近年来,云南省强化帮扶车间兜底保障能力,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助力提升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能力,让“小车间”托起群众“大民生”,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就近就业促增收之路。“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微信公众号现开设【家门口就业】栏目,推介10个云南省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典型案例,通过呈现典型经验让“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释放更大带富效应。

  

  近年来,昆明市嵩明县以“招小商、育特色、强服务”为抓手,因地制宜拓宽就业渠道,全力推动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探索出“就业不出村、增收在家门”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筑巢引凤,锻造特色劳务品牌

  依托嵩明杨林经开区内的云南建投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打造省级劳务品牌“嵩明好焊”。一是政企联动搭平台。由政府牵头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企业与多所技师院校共建焊接实训基地,推行“在校培训+入企实战”定向委培模式,缩短焊工岗前培训周期。2024年全省金属构造技能大赛前六名选手均出自该培养体系,团队研发的铝焊接工艺填补了行业空白。

  

  工人焊接场景 图源:“悦读嵩明”微信公众号

  二是产教融合提技能。指导服务企业规范开展培训,深化产教融合,注重以赛代训,实现劳务品牌技能培训与高质量就业有机衔接。“嵩明好焊”劳务品牌开展焊工培训1056人次,获证率达98%,常年稳定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人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涌现出“云岭工匠”胡相伟,省劳动模范、省焊接技术状元李亚,“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首席技师陶实、计雄岗、马继良等一大批好“焊”明星。

  三是技术革新促升级。按照“培训—就业—跟踪—服务”思路,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训机制。引进焊接机器人等先进生产设备,搭建省内首条智能化生产线,自主研发、改造专业化制造设备30台(套),推动生产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跃升。国家级课题“智能化焊接制造示范线”研究成果被验收组评价为“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水平。

  精准招引,培育家门口特色产业

  一是打造彝族文化综合体。建设集彝族特色民族文化宣传展示、商业市场为一体的云林社区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突破传统农贸市场定位,囊括彝族文化体验、居民休闲、农产品交易、手工艺制品加工等多项功能,能吸纳100余人就业创业,每年可带动社区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以上。

  

  嵩明县云林社区绣花厂 图源:“悦读嵩明”微信公众号

  二是探索特色“绣娘经济”。引进刺绣工厂培育“指尖经济”,为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人均月增收4000元以上,解决社区留守妇女和失业人员就业难题。推动刺绣产品与特色农产品联动销售,形成“手工+电商”产业链,实现传统技艺与集体经济有机融合。制定“企业帮扶期”方案,助力刺绣厂扩大生产规模,持续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三是发展“环卫”产业链。支持社区集体企业平台公司引入市场运营团队,探索“物业服务+产品流通”模式,将社区保洁、绿化维护等业务与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运营紧密结合,形成产业链闭环,推动集体经济多元化增收。公司自运营以来,已与周边40余家企业、2个社区居委会和1家农贸市场签订垃圾清运合同,每年带来20万元以上收益。与县交通运输局合作将长嵩大道年度保洁业务纳入公司业务,为村民们提供300余人次就业机会。

  政策赋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企业“得实惠”。构建以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助力实体经济三年跨越发展十条措施为总纲,机床产业、外贸提质、文旅赋能、“轻嵩办”等N个专项政策协同发力的“1+N”政策体系,以真金白银的激励措施让企业从“政策红利”中收获“发展便利”。

  二是办事“少跑腿”。通过“轻嵩办4.0”项目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压缩办理时限,多个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域通办”。目前已推出15项44件政务服务清单,全年落地37个“轻嵩办”应用场景,并在昆明市率先推广惠企服务专区。建立县级“政策库”87条,49个部门92名惠企政策联系人及电话统一向社会公布,政务服务事项指派率、办事指南完善发布率、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与权责清单关联度实现“三个100%”。

  三是监督“全流程”。把群众就业问题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紧盯就业政策落实、技能培训开展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等环节实施全流程监督,多措并举支持企业稳岗扩岗,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以精准监督助力轻“嵩”就业成为常态。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5/yunnongkuanxun-new_0825/142110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三农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