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吐槽南方大米味同嚼蜡 难道大米口感真的是“南不如北”?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7-03

北方人吐槽南方大米味同嚼蜡 难道大米口感真的是“南不如北”?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米饭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人都爱吃白米饭,要说哪个地方的米饭最好吃?众说纷纭,但大多数人会告诉你:选择东北大米,准没错!

  看到一个网友吐槽说“南方大米味同嚼蜡”,没吃过的不太懂,不是说南方也有很多地方种水稻的吗?但其实即便是在素有“稻米之乡”之称的江浙地区,东北大米也同样十分热销。那么,东北大米为什么能受到众人追捧?难道大米口感真的是“南不如北”?

  东北大米

  北方大米的主产区是东北地区。东北大米主要种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广大平原地区,种植在极其肥沃的黑土地中,吸收了足够的氮、磷、钾等多种矿物元素。阳光雨露充足,又有纯净无污染的灌溉用水,一年一熟,生育期一般在5个月左右。独特地域优势,保证了东北大米、吉林大米独有的高品质。

  东北大米属于粳米,粳米的特点是口感偏硬、偏粘,可容于50-60度的热水。东北米浸泡或蒸煮后,膨胀度高,看上去圆润饱满,同时还具有“剩饭不回生”的特点,所以东北大米,凉吃口感也很好。东北大米还有甜、香、泛油光的特点。甜主要是因为东北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当然,也可能与水有关,至于香,大概也跟水中或土壤中富含矿物质有关。普通的东北大米每斤大概要3、4块左右,好一点的能达到6、7块,甚至还有十几块一斤的东北大米。

北方人吐槽南方大米味同嚼蜡 难道大米口感真的是“南不如北”?

  南方大米

  南方的大米一般种植的是籼稻品种,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晚稻为150~170天。南方由于气候温热,一年收获两到三次。“土”也是水稻生长的基本条件。南方水稻的氮肥含量较高,自然而然质量就会下降。

  早稻含水量低,适合做储备粮,夏季温度高,便于翻晒,而晚稻因为天气原因,含水量往往难以达标,容易发霉变质。早稻还适合做米粉,早稻米质疏松,易加工,易消化。所以南方人都是用早稻做成稀饭,更易于肠胃消化吸收。早稻虽然说口感不好,但出饭率高,更易饱,所以是食堂的最爱。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因为生长期短,价格便宜,一般的2块左右就能买到一斤。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各地人的口味都从小到大养成了习惯,只有家乡的才是最好吃的。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