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联动 高温·热情·收获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7-31

  实践持续进行,接连攀升的高温丝毫没有影响队员们的调研热情。“三新”联动调研团公共品牌与肥药双减小组成员于7月24、25日,走访了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共七家农场。

  (一)公共品牌小组

  小组成员于7月24日上午到达虞山镇神农果园,采访负责人任秋义。“神农无花果”是苏州市绿色食品认证中唯一的无花果生产商,采取线上线下同时发展的销售模式。线上销售方面,采取“即摘即发”的理念,不使用任何保鲜剂以保留果实口感,但也因此受到运输距离上的制约。任秋义表示,神农无花果在营销上与政府部门、培训机构、当地超市配合,利用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打造了一个属于苏州的无花果品牌。

  同日上午,小组成员到达位于古里镇的星圣娜玫瑰园。在张玉英董事长的陪伴下,成员们有幸参观了玫瑰园,品尝到由玫瑰制作的花茶、花露等产品。该公司主要打造多元化的产品,例如以玫瑰花食材为基础的系列保健食品以及系列护肤品等。公司利用各具特色的玫瑰产品、玫瑰园内多样的花卉以及各样的建设吸引顾客。

  当日下午,小组成员与秋萍蟹业的经理严新球进行交谈。严新球介绍到,公司主打“服务至上、信誉为主”的发展理念。该公司属于常熟市的市级产业农业企业,公司与农户共同合作,借助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拥有自己的营销团队,并且充分利用天猫、京东、淘宝以及常熟电视台、政府新闻平台的推广,实行挽留老顾客,发展新顾客的销售模式。同时,借助当地大型超市,举办大型活动,建造垂钓园,建立山庄,打造亲子乐园,吸引广大顾客,逐步扩大品牌名声。

  7月25日上午,成员走访了位于碧溪新区李袁村的种植“礼缘葡萄”和“吉礼葡萄”两家合作社。礼缘葡萄以李袁村的谐音命名。品牌创始人顾洪健表示由于葡萄运输不便,一般采取零售方式,没有线上销售,因此销路是一个难题。无政府扶持的他们,只能靠自己将品牌做大做强。

  吉礼葡萄创始人陈建江,不仅是一个农民专家,还是市劳模,他的事迹曾多次被刊登在报纸上。即使吉礼葡萄无线上销售,只有零售和作为礼品卖出这两种方式,但因为口碑好,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陈建江说道:“‘吉礼’寓意‘吉祥的礼品’,吉礼葡萄成功的奥秘在于选择优良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需求走绿色种植路,加大设施投入、科学精细管理,确保优质丰产,诚实守信为本,打造一流品牌。”为了推广品牌,陈建江还编写了广告语:“常熟碧溪李袁村,江南水乡吐鲁番”。

  同日下午,队员们到达栽植任阳水蜜桃的敬业家庭农场和锦彩果园。敬业家庭农场桃子商标“灵族”也别有寓意, “灵族”是常熟话中“很好”的意思。敬业家庭农场老板—王雪明有着先进的观念,当兵出身的他致力于农业,从零开始,自费培训,学习水蜜桃种植技术,成就了如今120亩的规模。品牌发展之初,虽遇到过技术、人手、资金等问题,但最后都一一解决。王雪明自豪地说:“我们种的桃子基本没有卖不出去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将其包装成礼盒卖出,少部分是以零售和批发的方式销售。”地方电视台每年都来做采访,报纸也多次刊登相关报道,以此来宣传产品的优质及良好的口碑。

  锦彩果园相比于敬业农场,规模略小,品牌知名度也暂时还未巩固。锦彩果园鱼老板说暂时还没有获得政府支持,申请的商标也迟迟未落实,农民出身的他知识受限,品牌的建设与推广也找不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小组成员们通过近日调研所学习到的知识向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用这些浅薄的意见可以帮助他走出现有的困境。

  (二)肥药双减小组

  7月24日,肥药双减小组成员们对果园负责人任秋义进行采访。任秋义表示,果园主要以无花果为种植及销售对象,因其适应性强,管理较容易的特点。神农果园种植面积多达120亩,成立已有九年之久,在当地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成员们在交谈中了解到,任秋义早有肥药双减的意识,也将此融合在种植果树上。肥料采用的是常熟本地的有机肥、菌肥、发酵羊粪。因无花果一年一茬且成熟期较长可以节省不少肥料,但一亩地投资也达到5000-6000元。与此同时,使用的农药少,例如除草剂等,只需在种植前喷施一次,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建造避雨大棚,防治雨水、龙卷风等环境因素对果实品质的不良影响;利用生物防治的措施防治天牛啃噬果树树干。结果显示,这些措施成效很好。曾经土壤多黏土,水涝严重,如今土壤质量优良,果实品质好,口感佳。

  7月25日上午,小组成员们到达常熟市碧溪镇礼缘葡萄家庭农场采访农场主顾琴红。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农场种植面积为40多亩,种植品种主要是葡萄,均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并且每年都会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在施用肥料方面,主要采用有机肥结合无机肥的方法,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无机肥主要用于必要元素的补充,成本虽然提高但在果实品质和土壤环境上大大提高。相对减少污染也保护了环境。同时成员们也了解到,近年来为了追求品质,顾场主也是采用了建大棚,套袋等方法,在防虫害,防鸟食,防农药残留和防大雨等方面效果显著,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随后,在常熟市碧溪镇吉礼葡萄家庭农场采访农场主陈建江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农场的种植面积为60亩,种植均为葡萄,在质量和品质上具有严格的控制,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在肥料和种植技术方面,“吉礼”家庭农场与“礼缘”家庭农场采用的方法一致。陈建江提到,盖棚前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70-80%,因此显著地减少了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

  同日下午,成员们来到敬业家庭农场,拜访负责人之一张学明。张学明表示,农场经营120亩土地,其中有70亩桃树和50亩梨树。张学明坚持品质为上的理念,主要施用有机肥,由于作物生长周期不一致,所以针对每株作物的生长情况施用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也分羊粪和鸡粪,去年一共施用有机肥105吨,施用化肥15吨。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一方面采用国家规定的农药处理,并且尽量选用低毒性的农药。另一方面采用物理防治,对水果进行套袋处理。

  在锦彩家庭农场的走访中,队员们了解到,农场经营着68亩土地,种植作物也是桃树和梨树,亩产相对敬业家庭农场要高1000斤左右,但品质略差。另一不同之处在于,这边的树木生长周期基本一致,主要施加有机肥,每颗树需要75斤左右有机肥和2.5斤左右化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一则是买国家规定的农药进行喷施,用量上要多些;二则是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

  进程过半,队员们已形成适合自己的调研模式、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采访和总结效率都有显著提高。尽管在高温下调研过程很辛苦,但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编/钱梦佳)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