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联动调研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战告捷”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7-31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农业基层,实现自我价值。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新生态、新农业、新发展”常熟市“三新”联动调研团于7月17日到达常熟市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8日,队员们经过简单的休整后,在新农村研究院技术员陶启威的指导下,就常熟市已建成的农产品公共品牌以及农产品化肥农药使用情况做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

  7月19日上午,在陶启威的带领下,常熟市公共品牌调研小组和化肥农药双减调研小组成员到达常熟市海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对总经理助理杨华进行采访。

  (一)公共品牌调研小组

  经采访了解到,海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于2005年注册商标。目前拥有园区2000余亩,有机蔬果基地700余亩,主要从事蔬菜水果、花卉、谷物种植销售,兼顾水产品、牲畜养殖销售。海明有机蔬菜远近闻名,与各大超市均有长期稳定的合作。

  杨华表示海明有机蔬菜的品牌是在产品质量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建立的,有机蔬菜要求严格,前期投入大。公司拥有的保鲜技术、叶菜栽培技术、育苗移栽技术等高端技术也是公司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现在公司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主要以合作形式与蔬菜生产基地进行商业交流,公司提供技术,基地负责生产。在市场上有机蔬菜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海明有机蔬菜努力实现“三赢”(即公司,生产基地,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将有机蔬菜价格拉低。海明蔬菜在线上线下均有销售渠道,线下与大润发、盒马等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线上则利用淘鲜达、淘宝等APP销售。

  杨华表示:海明农业目前拥有常熟、南京以及武汉三个运营中心,日后将发展至海南、河北、宁夏等城市。

  采访结束后,杨华热情地表示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有多年深厚的合作情谊,并欢迎队员们再次到来。

  (二)化肥农药双减小组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海明农业对国家相关政策有一定了解,在实际生产中,于2004年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有机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把关,执行国家标准。不使用农药处理,而采用高温闷棚等物理防治以及生物植保剂、幼虫剂等生物防治的措施应对病虫害;不使用化肥,而是用有机肥替代来保证一定的产量。事实证明这一改革是正确的,有效的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结果显示,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结合机械作业后,大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肥料的利用率;作物由普通蔬菜改良为无公害的有机蔬菜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有机蔬菜产量也从50%增长到80%,商品率稳定保持在80%-90%。与此同时,土地也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可以满足作物再次种植时正常生长的需求。

  在与杨华的交谈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会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更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农药的过量使用,在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的同时,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双减”不是简单的做减法,“减”的背后是“不减产”,“减”的结果是“增效益”。

  (三)鱼菜共生小组

  上午9时,鱼菜共生小组的队员们准时抵达南通顶鲜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在博士陈磊的指导下开始了首日社会实践。

  陈磊向队员们讲解了鱼菜共生体系“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特点和目前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这种体系实质上是模仿大自然中的生态循环。陈磊说:“目前鱼菜共生体系发展正处于早期,同时我国的蔬菜种植也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我们现在来研究就是在它的发展中作为一个开拓者。”陈磊也就队员们在查找资料过程中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做出了细致的讲解。

  下午,队员们在陈磊的指导下在连栋大棚中分别完成了一个植物培养槽的覆膜和几十米LED灯带的安装。在此期间队员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让队员们对接下来的实践生活充满期待。

  至此,“三新”联动调研团首日的调研任务圆满完成,队员们收获颇丰。(文/李铮 陈璨 薄宇 编/霍文欢)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