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农业“双创”振兴乡村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0-16

  

  合肥市肥西观赏鱼出口销往欧美,巢湖虾稻共生的生态大米发往全国各地。10月10日下午,由合肥市农委承办的“双创活动周”安徽合肥分会场主场专项活动——“合肥市农业创名优创名牌颁奖仪式”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巢湖市、庐江县荣获粮食优质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奖,10个扶贫基地、产业园荣获特色种养业扶贫示范奖,16家单位荣获渔业绿色健康养殖基地建设奖,“都督翠茗”和“杨柳荸荠”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奖,长丰县荣获“平安农机”示范县奖。

  近年来,合肥市农业农村紧紧抓住“双创”机遇,促进都市型农业加速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多,2015年迄今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305人,并以每年20%的增速蓬勃发展,今年新增培训青年农场主100人,农业职业经理人10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800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800人,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以来,各类返乡下乡回乡创业创新人员突破1000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1224家。返乡下乡“双创”的80%都是融合类产业,覆盖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多领域。

  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多,涌现出网上农场、农村电商、观光休闲、科普教育、田园综合体等多种新型经营模式。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农牧渔循环,催生了“稻鱼(虾、蟹)共养”、“林下养鸡”、“粪-沼-电-肥-粮(菜、果)”等农业内部融合类型。农业与商贸物流融合,催生了储藏保鲜、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个人定制等产业延伸类型。农业与文化、教育、生态、康养等产业融合,催生了创意农业、教育农园等功能拓展类型。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催生了在线农业、智慧农业、农业众筹等新技术渗透类型。农业与城镇化融合,催生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产城融合类型。

  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共计5017家,较上年增加300家,增幅5.9%;家庭农场共计6569家,较上年增加924家,增幅14.1%;举办各类休闲农业节庆活动50余场,接待游客数量接近1900万人次,经营收入19.5亿元。

  农业经营效益不断攀升,1-7月份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5.2%,上半年全市夏粮总量52万吨,同比增长0.4%;蔬菜总产148万吨,同比增长3.5%。特色产业发展迅速,长丰草莓面积21.5万亩,“三品一标”发展到950个,认证覆盖率超过60%。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75.4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农业增加值97.4亿元,同比增长3.1%。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