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两包”共同行动 “1221”助力脱贫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21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凤县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

地处秦岭腹地的凤县,山大沟深,沟壑纵横,3187平方公里热土上分布着50个贫困村、3383户9347名贫困户,是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县区之一。

怎么干?凤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维国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有一套好的工作机制,这个机制就是1221。主要思路就是开展一项行动,即开展以联村联户联企包抓贫困村包抓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两包共同行动;坚持县镇村党政组织主抓脱贫攻坚和各级包联干部全覆盖包抓贫困对象这两条主线,推进互助组发力出彩;突出镇村、专项工作组、扶贫工作队的主体责任和各级帮扶单位、包联干部的包抓责任这两个责任;实行一体化考核。

干部转作风

全民总动员,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初,凤县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率先开展三联两包共同行动,动员全县上下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号角声声催,战鼓咚咚响。各级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据县三联办负责同志介绍,全县98个单位联系66个村,2420名干部联系一般户18807户,联系企业115家、个体户324户,包抓贫困村50个、包抓贫困户3383户9347人。

双石铺镇安沟村是郑维国包抓的贫困村。他多次带领相关部门入村调研,牵头制定贫困村脱帽计划、贫困户脱贫计划,协调落实资金500万元,启动安沟村三线建设主题街区和美丽乡村建设,解决阵地建设资金缺口,督促开工建设凤安路,硬化通组道路,修建砂石路,实施小峪河安沟段河道治理,修建集雨灌溉水窖等等,一件件大事、硬事解决了长期制约该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涂秀兰、杨永莉是郑维国包抓的贫困户。他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帮助维修住房,硬化交通便道,协调解决就业问题,一桩桩实事、好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平木镇西山村地处偏远,一个村子占据一座山,全村149户村民稀稀拉拉分布于山两边,地广人稀,条件艰苦,贫困户多达43户,贫困发生率为30%,是省定贫困村。该村是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帆包抓的贫困村。她多次深入西山村调研,协调相关部门指导村上成立畅收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村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股份制产业脱贫模式,吸纳贫困户33户、一般农户46户,土地入股200余亩、现金入股13.1万元,2016年79户社员分红6.81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1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今年协调落实资金10余万元,新建日光大棚15个,向省市申报100万元高山蔬菜综合示范项目,目前正在积极组织实施。

县级领导作表率,各级干部齐行动。县政府办派驻西山村的扶贫书记侯军,带领村民开阔眼界,拔思想上的穷根,事迹被《人民日报》聚焦报道,县委作出向侯军同志学习的决定。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帮扶单位组织近百名包联干部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喇嘛泉村101户贫困户,利用4天时间栽植杭白菊、金丝黄菊30余万株。当前,正在收获菊花,将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给贫困户分红。

喇嘛泉村位于凤县南片的深山沟里,交通问题一直是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县委政法委、县总工会、交警大队、恒通公司分别给包抓的喇嘛泉村捐赠水泥50吨,天岳公司捐赠水泥100吨,县教体局捐资3万元,争取资金360余万元,修建9.2公里水泥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

崔水林是平木镇刘家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包联干部多次上门动员他依托林麝养殖第一村的优势发展林麝,但因一头林麝需1万多元的成本而犯难。包联干部帮助分析市场前景,协调联系种源、办理贷款,联系村上养殖专家、党员张永博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在包联干部的帮助下,崔水林一次购买4头林麝,去年繁殖3头,卖了2头后,当年就还清了贷款。

把纪律挺在前面。全省脱贫攻坚十条铁规犹如十把利器,高悬在顶,令人望而生畏。凤县在严格执行十条铁规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九条铁规,即:抓促落实坚持1221机制,时间精力坚持刚性落实,问题整改坚持协调推进,驻村干部坚守《工作守则》,工作过程坚持阳光透明,督查巡查坚持常态长效,违纪线索坚持有奖举报,下乡走访坚持不碰底线,帮扶责任坚持一追到底。纪律挺起来了,作风转变了,群众路线走实了,干部下去了,民意收集上来了,问题得到解决了,干群关系更紧密了。

脱贫见成效

打赢脱贫攻坚战,头年是关键。从凤县脱贫攻坚作战表上显示,2016年全县脱贫959户3140人,剩余的2424户6207人正在举全县之力攻坚。

探索就有成功,付出就有回报。县商工局指导陈家岔村组建苗木繁育、药材种植、中蜂养殖、劳务输出互助组11个,把全村60户贫困户分别纳入对口的互助组,对每个互助组大户每年给予500元奖励,对互助组长每年给予400元产业扶助资金,给贫困户每年给予不少于300元资助款,用于购买树苗、药材种子、制作蜂箱等,助推贫困户脱贫。县委农工部在认真学习借鉴塘约、赵家峁、袁家村、旌德县等地经验的基础上,率先筛选条件成熟的6个县级试点村,指导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督促各镇选择1-2个镇级试点村,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凤县特色的三变新模式。就拿凤州镇桑园村来说,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县政府与陕西远景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凤县田园综合体项目桑园核心区开发建设框架协议》,计划在桑园村投资2亿元,建设集农产品贮藏、加工、收购、销售、电子商务、展销、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性园区,项目建设用地1587亩。目前,完成了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用地及地上附着物资产评估工作,正在对凤县良种场、桑园福利厂涉及的住户和租赁户进行拆迁。年内计划完成园区道路、农产品加工车间和农产品销售一条街等基础设施建设。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凤县以村有扶贫产业基地、户有脱贫主业为目标,以产业扶持政策为引领,大力实施一户一产业行动计划,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十个+产业扶贫模式。比如,以西山村为代表的股份制产业扶贫模式,以黄牛铺镇为代表的蒜瓣式扶贫模式,以红花铺镇为代表的党建领航产业脱贫模式,以留凤关镇为代表的党支部+产业基地+贫困户、微心愿扶贫模式,以河口镇为代表的电商扶贫模式,以黄牛嘴村为代表的光伏发电扶贫模式,以石窑铺村为代表的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以包联干部牵头的互助组+扶贫模式。

就拿黄牛铺镇来说,该镇积极探索蒜瓣式扶贫模式,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由合作社出资建蒜室,贫困户入社成蒜瓣,党支部介入定蒜量,走出了一条扶贫新路子。目前黄牛铺镇已有10户贫困户,免费认领香菇种植大棚49个,每个香菇大棚平均投放3500袋菌棒,预计实现净利润1.5万元左右。全县计划投资5000万元,由凤县嘉源合作社和兴农合作社承建食用菌大棚200个,助推贫困户顺利脱贫。

党支部领着大伙建起光伏发电站,这是祖祖辈辈没想到的好事,真是赶上好时代了!凤县河口镇黄牛嘴村贫困户王宝林激动地说。日前,随着该村3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每户贫困户每年收入又增加3200多元。今年5月,村党支部与凤县鸿达光伏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县上的扶贫贷款作为贫困户的入股股金,在村闲置土地上新建130千瓦光伏小电站,产生的电直接并入国家电网,收购价0.98元/度,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3200多元,一共可参与分红20年,贫困户的债权债务由公司负责偿还。

发展上水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年多来的实践,最明显的变化是:城乡居民更富裕、企业发展更壮大、基层基础更牢固、农村社会更和谐。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凤县研究制定《2017年凤县产业脱贫实施方案》《2016-2020扶贫产业发展规划》,扶持157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兑现产业扶持资金203.6281万元;实施转移就业脱贫工程,转移就业3290人;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182.1万元,扶持605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向167户贫困户发放贷款308.7万元。

2017年6月16日,对于双石铺镇阴湾、上川、马场、十里店4个村25户贫困户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告别了深山,搬进了距县城仅有2.5公里的五里店移民新村。这半年,凤县对2016年已建成的535户1892人扶贫类移民搬迁一对一跟进落实,提高入住率;对2017年新开工的9个集中安置点,对照时间节点,倒排任务工期,上足人力物力,加快建设进度。7月5日,三岔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入住暨旧宅基地腾退仪式隆重举行,31户118名贫困户入住新居随着移民搬迁工程强力推进,全县332户危房改造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实施,其中C级162户,D级170户。

一斤草1块多钱,今年光采草就收入了4000多元平木镇刘家庄村贫困户杨志歧高兴地说。刘家庄村号称林麝养殖第一村,林麝存栏1500余头,饲草需求量大。县林业局及时启动林麝产业配套贫困户帮扶工程,协调12家养殖公司与贫困户签订饲草购销合同170余份,带动1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

扶贫先扶智,教育要先行。不让寒门学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县教体局局长李文学说。今年以来,对全县建档立卡户家庭子女,从学前一年到高中阶段,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中小学交通费补贴工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高职中助学金和十三年免费教育等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共发放资助金1007.7万元,受益学生21834人次。

全县因病致贫返贫的高达332户1035人,这些人怎么办?面对这个棘手问题,教育医疗脱贫工作组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今年累计为贫困人口减免床位费、报销新农合等5769人次508.68万元,医疗救助340人次42万元,大病救助、二次救助42人次19.1万元,免费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129件,双石铺镇残疾人康复中心6月底将投入使用。

长坪村是凤县留凤关镇最远的一个村,距镇政府47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阻碍着长坪村经济社会发展。在县级包抓领导的大力协调下,县交通运输局作为帮扶单位不等不靠,争取资金1850万元,硬化道路25公里,浇筑水沟10.2公里,培土路肩13公里,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上半年,全县实施农村道路桥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文化广电基础设施等七大类项目47个,项目涵盖了全县50个贫困村,完成投资1.55亿元,占全年任务的41.8%。

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当前,全县上下正在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鼓作气的拼劲,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赵正卿)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