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环保“武器”顺利送上治污“战场”(2)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2-14
  三难题挡住转化路
  当前,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面临成果处置难和评估难、收益落实难的“三难”问题。付军还是国家水专项“雄安新区国家水环境技术转化体系构建与综合示范”课题负责人,他说,“转化难”的主因是成果转化技术评估的方法以及平台缺失。“目前,对成果评估大多还沿袭专家审查评分的方式,主观性相对较强,缺乏定量化的评价,可借鉴采用类似欧盟的环境技术验证(ETV)等实证评估,统一认证标准等。”
  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难还体现在实际转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科技成果要求是实用型成果,实施转化不仅需要示范工程,往往还需要在产品化过程中进行二次技术研发等。目前,国家层面尚没有专门从事环保工程技术设计方面的研究院所,开展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的载体建设滞后。与需要较大投入及较长周期的自主研发相比,海外成熟先进技术的直接引进或在此基础上的本地化微改良,成为部分龙头企业的优先选择。因此,各方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搭建综合服务平台
  既要温暖又要蓝天,清洁供热成为北方部分城市的首要民生问题。为解决供暖存在的问题,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与生态环境部科技发展中心签署了《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示范区清洁供热示范工程共建协议》,并在雄安某小区因地制宜,采用空气源热泵、温泉水热泵、污水源热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供热。付军说:“该‘储能+多能互补+智慧能源’清洁供热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已稳定运行2个多月,目前正在进行技术实证评估工作,获取运行参数、成本等数据,以增加该技术获得市场的认可度。”而该项目则是《意见》落实的具体体现。
  目前,根据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成果转化的实际需求以及《意见》要求,正在搭建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将建成官方支持、市场主导,集成果汇聚、权威评估、信息发布、供需对接、咨询交易、金融投资、产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国家与地方相结合、公益与市场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放共享、统一联动的平台;将成立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创新中心和联盟,把转化的方方面面汇聚在一起。
  “还将选取成果转化配套政策条件好,环境治理需求大,人才、资金集聚效应明显的地区,布局若干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和基地,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机制和模式等。”付军说。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