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上唱新曲——庆阳市乡村发展见闻(1)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2-14
  2018年,庆阳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谱写农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新篇章。全市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0.62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1.4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25%,乡村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
  春节临近,西峰区后官寨镇沟畎村的果库门前十分热闹,每天都有发往全国各地的苹果出库,如今这里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苹果专业村。
  “大部分果子都卖掉了,剩下的这些果子赶春节前还能卖个好价钱。”沟畎村党支部书记郭玉强说。
  沟畎村距离西峰城区8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668户2970人,贫困户25户120人,耕地面积5811亩。
  2010年,在村“两委”带领下,沟畎村按照塬面果、沟边畜、山下林的发展思路,逐步推进“以畜养果”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一开始发展苹果产业受到很多阻力,后来,我们几个村干部就带头把群众的土地流转过来栽植果树,一点一点地推进。”郭玉强说。
  现在沟畎村里,村民们家家都有果园,全村果园面积达到2800亩,基本实现了人均一亩果园,其中矮化示范园1175亩。村里组建了4个果产业合作社,并成立“后官寨果品联合总社”,为入社果农提供从产到销的全方位服务,当地苹果已经销往四川、贵州、江苏等外地市场。
  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沟畎村成立了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223户,建成千头育肥猪场、仔猪繁育场、万只蛋鸡场、百只养羊场各1处,建成1800吨果蔬保鲜气调库12座,在塬边咀梢的养殖场配套建设600立方米沼气池3座,实现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初步形成了“畜、沼、林、果”循环产业链。
  随着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很多在外务工人员开始陆续返乡创业。春泰园农民种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白维龙就是其中之一。前些年,白维龙回到村里创业,先后流转160亩土地栽植苹果,又利用废弃窑庄建成占地20亩的养殖场,年养殖100多只羊,3000多只鸡。养殖产生的粪料再加工成有机肥用来栽种果树,不仅节约成本,果品质量也有很大提升。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经有十几户农民走上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产业发展路子。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