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零接待”堵住了“吃喝嘴”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3-06
  2月11日,节后上班第一天,重庆市巴南区一品街道纪工委书记郑飞就来到七田村监督检查该村困难群众慰问帮扶措施的落实情况。
  “贺书记,走,咱们到村里的贫困户家走走。”郑飞叫上该村党支部书记贺芝素直奔贫困户家。当天,他们计划走访6户贫困户。从第4户家出来时,已经过了晌午。
  “下午还要继续走访,我知道咱们村的‘零接待’制度,你帮我就近找个馆子吃饭,我们自己支付用餐费用。”还没等贺芝素开口,郑飞已亮明了态度。
  谈话间,贺芝素带着郑飞走进了一家餐馆,叫了一份回锅肉和一份炝炒青菜。吃完后,几个人AA制,贺芝素接过大家递来的钱。
  “以前,市区、镇街的干部来村里调研指导工作,村里都要安排接待,就算下乡干部主动说要交伙食费,村干部也会推辞说不用,现在好了,大家都养成了习惯。”在贺芝素结账的间隙,郑飞说,如今“干部下乡,村里不管饭”在巴南区已经成为常态。
  “是啊,2017年5月,区里在街道试点‘零接待’制度,我们村赶在了最前面,但也招来了个别杂音。”结完账的贺芝素接过话茬,回忆起“零接待”制度试点初期的艰难,“最初,个别干部不理解不支持,试点工作难以推进”。
  为了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巴南区纪委监委派出干部入村督导,向大家宣讲试点“零接待”制度的原因、背景和益处。“‘零接待’不是不近情理,其实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有的干部借公务活动之机搞迎来送往、大吃大喝,耽误了正事儿,引起群众的不满,还发生了违纪行为,如果不遏制这股‘吃喝风’,堵住干部的‘吃喝嘴’,就会寒了群众的心。”虽然已时隔一年多,贺芝素仍清晰地记得当时区纪委监委干部讲的那番话。
  随着工作的推进,“零接待”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在七田村的带动下,其他村迅速跟上。2018年9月,这项制度在巴南区300个行政村(社区)推广。截至当年底,全区行政村(社区)餐费报销金额同比下降60.51%,节约资金82.56万元。其中,一品、惠民、丰盛3个镇街全年实现村(社区)餐费“零报销”,龙洲湾、石龙等6个镇街2018年第四季度实现村(社区)餐费“零报销”。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