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蛤稚贝要怎么培育?花蛤稚贝的培育技术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3-29

  花蛤,学名叫菲律宾帘蛤,也叫杂色蛤、蚬子,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花蛤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是一种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在养殖花蛤的过程中,培育稚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么花蛤稚贝要如何培育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花蛤稚贝的培育技术。

花蛤
花蛤

稚贝生活能力强,对饵料的需要量大,此时应将原来滤水用的90~100目筛绢改为孔径为1毫米左右的大目筛绢,加大换水量。大潮期要让海水自由进出,以便带进更多的天然饵料。小潮水关闸,降低水位(1.2米左右),以增强光照。每隔1-2天施尿素一次,浓度视水色而定,一般掌握在0.5--lppm,以加快底栖硅藻的繁殖。

  人工培育的苗种,其附着密度远大于自然苗。幼体长到2毫米左右,靠海水带进的天然饵料,远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而且池水较少流动,容易滋生敌害生物。这时应及时将稚贝移到海区疏养,促进其生长,提高成活率。移殖的海区应选在风浪小,潮流畅通、砂泥底质、海水比重在1.016-1.024、敌害少、饵料丰富的中潮区。埕地要翻松整平,疏通水沟。移殖时间1~3月。稚贝下海培育的密度,可掌握在每平方米2~4万个。

花蛤
花蛤

  移殖时,干露不超过3小时,稚贝成活率最高。稚贝移殖疏养后要加强管理,严禁踩踏,保持埕面乎整,防除敌害和赶捕野鸟。五、六月份,稚贝达到白苗规格,就可放养。

以上就是花蛤稚贝的培育技术,花蛤属于广温性的贝类,但在18-30℃生长最快,温度过高会死亡,温度过低会停止生长,因此为了保证稚贝能健康快速的生长,一定要控制好水温。想了解更多养殖技术,请关注第一农经网。

(第一农经整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