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里的“种植床”,蔬菜一年能种十六茬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4-09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温室大棚也越来越普及了。温室大棚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温室大棚里的蔬菜一年能种16茬,这主要要归功于大棚里的种植床。这些种植床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温室大棚里的“种植床”,蔬菜一年能种十六茬
温室大棚里的种植床,蔬菜一年能种十六茬

在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玉泉洼精准农业示范馆占地8.46亩的新式玻璃温室大棚里,整齐地摆放着60多个箱体种植床,每个种植床上一拃多高的叶菜整齐划一、长势旺盛,吸引了众多参观游客的目光。指着眼前的种植床,洼里村党支部书记、潍坊市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经理刘向东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利用三年时间研发成功的智能种植床,一年可以种植蔬菜16茬,这样算下来1亩地产值可达100多万元。

  以前在地上种植,现在竟然种到了床上?面对着记者的疑惑,刘向东详细介绍,智能种植床就是利用他们首创的技术手段,为蔬菜种植提供了一个类似床的生长环境,实现了蔬菜种植从地上到床上的转变。种植床长23米、宽1.8米,里面包含了地源热泵、种植基质、酵素发酵等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控制系统。经过三年的反复试验,目前已形成了成熟的生产技术规程,并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保护。

  记者看到,每张种植床上都有黑色土壤,这就是种植床技术的核心种植基质。基质层是由德国泥炭土、玉米秸秆加生物菌种揉丝发酵而成的,能够在保证养分的同时有效分解氨气等有害物质,可以循环利用20年。正是利用了这种先进的基质,加上我们研发的酵素发酵技术,可以解决有机种植中土壤转换期长的问题,生产的蔬菜当年就可以达到国家有机标准。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技术副总周文正说,智能种植床采用全封闭无菌环境,箱体的中间有夹层,夹层底下有空气,利用水墙和空调为作物提供18-25℃的恒温生长环境。同时,采用滴灌设备配合人工,就能很好地控制作物生长时间和产量,实现精准定产。

  这种智能种植床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采用床体式设计,实现了立体种植、生态循环,对地理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无论是山地丘陵、盐碱地带,还是沙漠地区、边防海岛,甚至是空中菜园、阁楼,都可以使用,而且可以个性化定制,非常方便。玉泉洼首创的植床种植模式,突破了种植上的地域、空间限制,是种植模式的变革性改变,使种植出来的蔬菜当年达到有机蔬菜标准,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对于这项技术,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王振兴曾给予高度评价。

温室大棚里的“种植床”,蔬菜一年能种十六茬
温室大棚里的种植床,蔬菜一年能种十六茬

  这一技术的突破带来的效应,正是坊子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开展招才引智、招院引所的一个成功案例。近年来,坊子区广泛对接国内外最先进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走在了农业科技的前沿。仅洼里村的潍坊市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就与以色列LR集团、中国农科院、台湾丰本农业、青岛农业大学等专业研究团队合作,先后组建了青岛农业大学潍坊现代农业研究院,辛凯博士、廖渊崇博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学习应用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立体栽培技术、荷兰生物防控技术、美国戴维斯大学活性菌种技术、中国农科院有机菌肥技术等,进一步提升了农业园区的整体品质、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仅去年一年,这个联合社就申报了智能种植床、能量屋和酵素菌种技术等3项国家专利。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地把智能种植床技术输出到了哈尔滨、无锡、井冈山等外省市地区和省内多地,都已经初见成效。刘向东表示。

(第一农经整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