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马犁杖到“变形金刚”——听张国恩讲他的农机故事(2)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4-22
  从50万元到2300万元
  签字时手直发抖
  2004年,国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中央连续多个1号文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使长春市的农业机械化驶上了快车道,农机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8年末,我调任德惠市农机局,当时德惠市农机总动力是74.2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是3.6万台,其中40马力以上的442台,多数为中小型拖拉机;玉米收获机32台,其中自走式的不足10台;水稻收割机不足100台;水稻插秧机是326台。这些机械多数为带病或技术状态不佳,不能满负荷作业,使用效率很低。深松机、免耕播种机、高速乘坐式的水稻插秧机和玉米四行自走收获机、高秆喷药机、超过100马力的拖拉机几乎没有。当时农机化水平也比较低,综合农机化水平为63.1%。”张国恩回忆说,水稻异地收割成了一道风景线,“一到秋收时,南方的收割队就一路北上,很多人家雇他们收割作物。”
  从2009年开始,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力度的加大,农机发展快速扩张。由于提前预料到了这个趋势,2009年张国恩申报农机购置补贴时,大胆地填写了800万元,可谁也没想到,当年春耕还没结束,800万元的额度已经用完了。他赶紧又向上级请示临时追加额度,结果当年完成农机购置补贴呈现了几何式增长,实现了2300万元的额度,相比2007年的50万元翻了45倍。“说实话,当时签字时我的手都直发抖。”张国恩说。
  张国恩为记者列举了一组农机购置补贴指标数据:2007年,50万元;2008年,150万元;2009年,2300万元;2010年,3000万元;2011年,5000万元;……2014年,9700万元。”张国恩说。
  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德惠市朱城子镇农民杨海超的生活。2008年,他家里只有两台东方红904大型拖拉机,全家人在租种的10多公顷土地上辛苦劳作。2010年,杨海超成立了德惠市大杨子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年我们享受国家政策,直接购买了大型收获机,又配套了4台免耕播种机。转年我们就种了100多公顷土地,有了农机,生活就不一样了。咱们的农机就是咱们的手,它能给你抓钱。”杨海超说。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