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娜: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需系统化各项工作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6-05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脱贫攻坚、中国共产党、城乡融合发展、家政服务、海洋秩序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马玉娜: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需系统化各项工作】

  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马玉娜指出,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需优化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把以往相对割裂、相对分散的工作结合起来,使之系统化。为此,须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特征,发展区域内部合作社、跨区域合作社、“互联网+”合作社等各种组织形式的合作组织。第二,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构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健全贫困户基础信息和扶贫项目库,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保证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第三,优化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发挥兜底民生的保障功能。完善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转移支付机制,鼓励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创新扶贫产品和服务。第四,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要大力发展不同类型的社会中介组织,如扶贫协会等,以提供信息沟通、社会协调、经纪代理、咨询策划、监督评估等方面的服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

  【洪向华: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洪向华表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我们党总是能洞察时代问题,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不断彰显自己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使我们党站得高、看得远,总能走在时代前列。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深入把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始终与时代同行;深入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现实,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摘编自《人民日报》

  【袁艳霞:精准发力重点突破,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袁艳霞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瞄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精准发力重点突破,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第一,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既要消除阻碍城乡要素顺畅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还要针对不同区域和要素类型,分类施策。在劳动力要素方面,既要促进城乡人口双向自由流动,又要鼓励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入乡返乡创新创业创造;在土地要素方面,应坚守底线防范风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等;在资本要素方面,要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第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视和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吸纳和储备优秀乡村教师,促进城乡之间的教育交流和互动;补充和完善各类乡村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要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以更好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第三,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等措施;另一方面,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质量兴农之路。

  摘编自《经济日报》

  【闫文晟:建构家政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路径】

  建立完善高职院校家政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体系,需要政府部门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需要教育部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共同努力、齐心协力。第一,专业能力培训为主,学历教育为辅。需要把高职院校家政专业能力培训拓展成为培养高端家政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试验田。第二,缩短学制。从实际出发,因专业制宜,改革传统的高职家政专业三年学制,根据实际需要实行两年或一年学制。第三,实施专业嫁接。从当前的多元化市场需求来看,我们培训的定位应是复合型家政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应嫁接护理、康复、婴幼儿哺育、学前教育、会计等相关专业。第四,改革家政专业招生制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面向现役军人的教育培训,支持其在服役期间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持适合的退役军人进入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接受教育和培训。第五,打造多元办学格局。鼓励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化解行业过剩产能企业转岗人员、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家政服务培训。第六,加强价值观培训。明确职业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社会分工不同的观点。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金永明:我国应积极在海洋秩序重构过程中转换角色】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金永明指出,对中国而言,我们应该根据自身地位的多重性,在海洋秩序重塑和构筑过程中积极转换角色。一是从遵守到制定的转换。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创造条件、把握机会,努力向规则制定者角色转换。二是从维护到引导的转换。我们应就海洋规则的发展和完善提出更好的建议和要求,注重培育议题设置和制度创设的能力。三是从模糊到精确的转换。一些模糊的表述或用语,不利于维护利益、主张权益。我们有必要依据海洋法规则对相关用语和概念予以清晰定义。 四是从实施到监督的转换。应适度创造条件和机会对其他国家实施的海洋规则和制度予以监督和评估,实现由实施者向监督者的转换。五是从特色到普通的转换。我们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国内海洋法律体系。如何让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的相关立场和观点,理解我们的海洋政策,需要更多的解释和交流。六是从承受到供给的转换。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我们已具备了提供更多、更优质海洋公共产品的意愿及能力。下一步,在海军护航行动、丝路基金等平台之外,还有必要创设新的合作项目。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