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形成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体系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7-09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委农工委了解到,北京市把低收入农户帮扶作为首都打好三大攻坚战的一项重点任务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来抓,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实践,形成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体系,低收入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指一个总体目标。确保“十三五”期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农民平均水平。到2020年,力争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劳动力实现就业;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民政社会救助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所有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低收入标准线,低收入村全部消除。

  “二”是指两个帮扶对象。一是低收入户,2016年,按照“自愿申请、入户核查、民主评议、村内公示、乡镇审定、公示公告”的认定程序,全市共认定低收入农户7.26万户、15.6万人;二是低收入村,将村民人均收入明显低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低收入农户数量超过本村农户总数的50%并达到一定规模,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行政村认定为低收入村,共计234个。

  “三”是指“三位一体”的帮扶工作格局。全市形成了专项帮扶、行业帮扶、社会帮扶“三位一体”的帮扶工作格局。其中,2016-2019年市级财政共安排9.6亿元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至各区。

  “四”是指帮扶对象具有“四个特征”。一是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山区。约83%的低收入农户、95%的低收入村集中在山区或半山区;二是在结构上,老幼病残占比大;三从就业上看不充分、不稳定,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季节性的散工;四是收入上主要以转移性收入为主。

  “五”是指建立“五项工作机制”。具体包括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分工推进、统计监测和监督考核等机制,确保全市低收入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六”是指实施“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2016年以来,北京市深入实施“扶持产业、促进就业、山区搬迁、生态建设、社保兜底、社会力量帮扶”的“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成效显著。据统计,2018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24元,同比增长17.1%,快于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1个百分点。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