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榄圩乡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工作见闻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7-31

  “我们家去年9月份开始养鸽,养殖场存栏鸽子2000对,如今一个星期出售一批乳鸽,收入2000—3000元。”记者前不久在大新县榄圩乡先力村小偶屯采访,已脱贫户周志龙坦言养鸽让他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近年来,榄圩乡坚持以“产业为根、基础在村、核心在人”的理念,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党支部+能人、合作社+科技培训、扶贫政策+培植产业”的理念,着力推进皇鸽养殖、甘蔗“双高”、青梅、蜜本南瓜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持续增收。

  产业发展,选对产业项目是关键。近年来,榄圩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工程,重点抓好种养殖“六个一”:一根蔗、一粒果、一个瓜,一头牛、一只鸽、一头猪。该乡以落实产业“以奖代补”为契机,大力引导群众发展甘蔗、青梅、南瓜种植和养牛、养鸽、养猪产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多年来形成“政府引导、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特色产业发展良好态势,特色产业助民增收的效果不断凸显。

  “现在政策好了,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种养殖,例如贫困户种青梅每亩奖补800元。为此,我把青梅种植这个产业搞了起来,今年又扩种了2亩。”榄圩乡先力村贫困户梁武锋说。2016年以来,榄圩乡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通过“一村一品”实现特色产业扶贫覆盖达到91%。2017-2018年,该乡共整合使用涉农资金为贫困户发放青梅种植以奖代补206万元,为非贫困户发放青梅种植以奖代补15.6万元。2019年,全乡新增青梅种植9800多亩,青梅种植亩数从2016年的3000亩扩大至2019年的18400亩,覆盖农户967户40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85户2700多人。

  “有了扶贫产业覆盖,脱贫就有了坚实基础。”榄圩乡党委书记何志杰表示,从扶贫政策、产业奖补、专业合作社、科技培训整合“强大合力”,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甘蔗、青梅、南瓜种植及养牛、养鸽、养猪等特色产业,群众积极性高,扶贫效果良好。

  “上半年先力村发展‘短、平、快’产业白皮冬瓜300多亩,有50多户群众加入合作社,其中有40多户贫困户参与种植,群众见收入还不错,下半年报名种植超过了1000亩!”先力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志君如是说。

  “正隆村甘蔗多,我担任村支书后就多方动员群众进行甘蔗改良、开展‘小块并大块’,努力提高甘蔗产量。”正隆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金说。

  先力村、正隆村新上任的两个年轻支书周志君、卢金,既是村里的致富能人,又是致富带头人,自己有能力致富,同时不忘带动村里经济发展。2017年先力村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正隆村也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这是榄圩乡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榄圩乡15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均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开展“脱贫攻坚红旗村”评比中,武姜村、上吉村获得“脱贫攻坚红旗村”称号,13名村“两委”干部也获得半年绩效奖励,这极大激发了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劲头,涌现出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如青梅种植大户赵福祥带领武姜村群众发展青梅种植,从2015年的1000亩发展至2019年的6000多亩;榄圩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黎文雪带领榄圩社区共种植蜜本南瓜1800多亩,带动周边先明村、岜光村等村屯农户发展蜜本南瓜种植1000多亩……

  “老师,我们家十几年前也种有青梅,现在结的果子个很小,品相不好,卖不得好价钱,怎么办?”“这是品种问题,今年大家可以选种‘白粉梅’品种,果树好护理,成果大、品相好,价格也相对高。”今年4月23日,榄圩乡举办青梅种植扶贫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授课老师与果农现场面对面互动,从青梅种植的品种选择、管护方法等进行了系统培训。

  榄圩乡通过探索推行“合作社+科技培训”的产业发展办法,不断激活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以强化技术培训让贫困户具备产业发展能力。皇鸽养殖户周志龙说:“加入皇鸽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来,经常有老师来到我的养鸽场指导,经过老师手把手地教,现在我也算半个养鸽专家了!”

  具体实践中,榄圩一方面整合资源优势,转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积极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提升富民兴乡成效。另一方面,坚持“一村一社”“多村一社”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各村组建由村集体主导、以贫困户为主体的扶贫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该乡共组建合作社30个,涉及扶贫项目13个。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