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山洪滑坡泥石流预警时间短难点在于“最后一公里”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8-22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杜燕飞)8月22日上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应急管理部就防汛防台风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李坤刚在会上表示,我国台风灾害多,台风带来强风、暴雨、高潮,经常造成严重损失,还易发生山洪、内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多年防台风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防台风主要是采取避让措施,不能采取硬抗措施。如果采取硬抗措施,很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多年以来,台风登陆前,主要是转移海上和陆上危险区的人员,防台风工作成效显著。

但李坤刚坦言,在防御台风过程当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

在预测预报方面,台风移动路径、强度准确精确预报是一大难题。短历时、强降雨的定点预报难度很大,防御上确实很难。

在排除隐患方面,滑坡、山洪、泥石流点多面广,隐蔽性很强,排查起来很难。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滑坡、泥石流灾害点,有很多不在原来已经知道的监测范围当中,排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基层预警等方面,山洪区危险点面广,点多,交通不便,通讯不好,山洪、滑坡、泥石流预警时间非常短,所以,“最后一公里”预警是难点和短板,需要加强。

在人员转移方面,危险点分散,人员很分散。每年造成的伤亡人员,有的是来不及转移,很多是不愿意转移,或者转移出来之后又返回,需要特别注意。

在防台风能力方面,避免山洪、滑坡、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是靠地方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但是基层人员或者相关部门、相关机构人员比较少,这些人员流动性比较强,经验有的也不太够,预警的手段、通讯手段是比较落后的,需要加强群测群防意识和当地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为此,李坤刚指出,要推进防御体系建设,包括工程体系建设,隐患、风险点排查,基层灾害预警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发挥好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统筹协调和统一指挥作用,也要发挥好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形成防御合力;要完善防台风、防汛预案,落实相关责任,统筹协调好抢险救援力量,做好相关安排,努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的能力。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