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镇:落实一事一议,建设美丽乡村显成效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1-02

  

  自2012年旬阳县石门镇被市财政局列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镇以来,2013年底被农业部确定为创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镇,2014年被市列为十镇百村美丽乡村创建示范镇。石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以建设生态秦巴名镇、创全国美丽乡村为目标,围绕美丽乡村规划、农林产业园区、特色民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六大重点工作,积极争取一事一议市县财政奖补资金近千万元,市局领导多次亲临石门镇指导工作,并派工作组抓好具体工作落实,有效推动了石门镇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实施了谌家院社区棚户区200户改造一期工程,目前已投资300万元;投资1350万元新修长清文化广场、千米防洪路堤工程;是实施移民搬迁和特色民居建设,相继完成了楼房河、王家坪、崔家堡、秧田坝、曹家沟、谌家院等六个600余户移民搬迁、谌家院社区120户特色民居建设;实施了保障房建设一、二期工程,一期工程已完成150户保障房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二期工程已完成500万元路网硬化工程;投资500万元,实施了谌家院社区街道绿化亮化和集镇污水处理工程;投资460万元,新建谌家院园区路4.9公里,完成石门村、曹家沟村、谌家院社区等村示范路建设31公里;石门初中宿办楼、石门中心校、白庙完小、楼房完小、宿办楼扩建工程,已全部立项实施,正在招标实施之中,集镇幼儿园已建起投入使用;石门中心卫生院已建设完成,石门特色集镇护坡加固、敬老院、崔家堡、楼房河、王家坪移民小区护坡加固已立项实施。

  农林产业园区建设成效:大力发展现代农林产业园区,已培育集王家坪千亩富硒贡米基地,为落实县委县政府要求,进一步探索新型支柱产业,已完成300亩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建设。

  旅游开发工作稳步推进:结合石门独特的生态自然环境、铁桶寨原始森林、西岱顶旅游景点和大神河沿线的龙潭子、百家庙、崔家堡古桦林、王家坪夫妻树、观音殿以及谌家院、王家坪水稻农业旅游观光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有上海、新加坡、北京等地旅游企业实地考察,县政府也把石门旅游开发作为全县重点工作来抓,西岱顶旅游景点、王家坪、谌家院农业旅游观光景点前期考察调研规划已全部到位,开发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到位。

  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围绕建秦巴生态名镇、创全国美丽乡的目标,强化环境治理整理、监管和问责机制。整治集镇、村庄院落生活垃圾,全面推进了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做到村有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了乡村清洁。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禁止污水直排,截止目前建8座卫生公厕和500多户卫生厕所,农村户用沼气300余个。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了农村死畜禽乱丢乱扔现象。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达到畜禽粪便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四是整治集镇野广告、路牌。共制作大型宣传碑12个,公共宣传栏5处。加大集镇、村庄和公路沿线综合治理和依法行政,杜绝乱挖乱建、乱堆乱放、乱占乱伐等违法和不文明行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拆除了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

  乡风文明建设稳步提升。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深入的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提高了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了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大力实施送先进文化进村,促文明行为入户活动,加快农村书屋、文化大院、村民自乐班、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力度,占地1000余平米的谌家院文化体育健身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已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农民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文体活动,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

  经市县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以及市局领导多次亲临我镇指导工作,使我镇面貌焕然一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各级的认同,群众的点赞。(通讯员:刘其婷)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