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农村是防灾减灾救灾最薄弱环节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9-06

  8月22日上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应急管理部就防汛防台风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在会上表示,农村是防灾减灾救灾的最薄弱环节,基层抗灾救灾力量弱,农村和贫困地区又是灾害多发易发区域,自然灾害防治水平相对比较低。危险来临时,群众自救能力相对不足。

  郑国光介绍说,从客观规律上来看,超强台风不管是登陆发达地区还是登陆欠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一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取决于很多条件:一是自然灾害严重程度;二是对灾害的敏感度;三是人财物的集中程度;四是防范抗御灾害的能力。

  从造成经济损失来看,一场灾害对发达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肯定会高于欠发达地区,人财物的集中度是很高的。

  从防御抗御能力来看,一场灾害对欠发达地区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比发达地区要严重,但主要取决于防御抗御是否到位。比如,行业对自然灾害的敏感度,渔船肯定对风的敏感度很大,山区肯定对山洪地质灾害敏感度很大。

  简单地说,灾害对欠发达地区的影响不一定比发达地区要大,如果防范得不好,不管什么灾害,不管是欠发达地区还是发达地区,都会造成重大损失。比如这次超强台风利奇马,正好是登陆我国长江主要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比较明显的。郑国光表示。

  从造成人员死亡看,这次超强台风利奇马造成人员死亡失踪主要集中在强雨强风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山区占2/3。房屋倒塌也集中在农村,房屋倒塌占到12.8%。

  据统计,我国830多个贫困县,70%多都是易遭受暴雨洪涝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自然灾害致贫是比较突出的。农村和贫困地区薄弱环节在于缺乏防灾备灾的理念,对灾害存在侥幸。农村贫困地区的抗灾能力依然偏低,不管是房屋设施,还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多是山区,处于地质灾害隐患区域里。

  郑国光指出,应急管理部把做好基层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防灾减灾救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一是要做好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特别是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高监测站网密度,加强灾害信息报送,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手机、有线广播、高音喇叭,乃至一些土办法,如鸣锣吹哨、村干部逐户通知等方式,逐步解决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提高设防能力,加强房屋抗灾加固,对灾害隐患点的居住区采取避让搬迁。

  三是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农村群众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和防范自救互救能力。从工程和非工程上多管齐下,努力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