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答疑】为什么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1-09

近日出版的学习理解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辅导材料《十九大报告辅导百问》(以下简称《百问》)对为什么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问题作出了权威解释。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百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是自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后,党中央在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是给全国农民群众吃下了又一颗定心丸,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村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百问》指出,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生产特点,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强大生命力,广大农民群众衷心拥护,期盼长期坚持。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来,中央先后两次宣布延长土地承包期限,并推动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总体稳定,广大农民群众是满意的。

从2023年开始,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将相继到期。到期后再延长承包期30年,有以下好处:

1.有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激发农民群众增加农业投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2.有利于形成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作用,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形成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保护和实现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促使有条件的农业人口放心落户城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百问》强调,延长承包期30年,意味着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的30年内,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不会改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不会改变。

一方面,农户拥有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权利,国家将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和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等权利。

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社区集体作为地所有者的行为,不断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管理制度,确保集体有效行使土地所有权、集体成员平等享有土地承包权,各地将积极探索和不断丰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具体实现形式,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另外,《百问》还指出,延长承包期30年,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涉及一些重大土地关系的确定。比如:

1.第二轮承包到期后是继续顺延承包,还是根据人地关系的变化打乱重分;

2.进入新的承包期后,是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还是继续坚持大稳定、小凋整;

3.对于举家进城落户的农民,是继续保留其土地承包权,还是要退地给集体,等等。

农民群众对这些问题高度关切,中央高度重视,并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方案。总的原则是,土地延包将坚持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稳定,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顺应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地将积极做好基础工作,特别是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是顺利实现土地延包的前提和基本依据。中央要求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在此基础上,做好与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衔接,赋予农民更有保障的土地承包权益,为延包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还将按照中央确定的政策,抓紧修订相关法律,建立健全推进延包、维护农户土地承包权益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及时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明确延包的有关办法,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