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南京农民争当做“网红”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5-13

  “盐水鹅是我们六合的特色产品,通过我们的直播间购买,这份4斤左右的盐水鹅,打8折,包邮……”5月7日下午,在六合雄州街道大学生创业园的一间直播室内,钱仓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强脱掉工作服换上干净整洁的衬衫,与南报融媒体中心的两位美女主播一起干起他的新农活——“直播带货”。疫情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南京农民通过“直播带货”等线上营销模式,推动农产品“触网”,拓展销售渠道。

  为了助力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带动新消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一村一品 邀您尝鲜”的助农直播行动启动仪式暨首场直播活动就选在了钱仓村。为了确保首场直播不出错,周强从当天上午9点起就一直与主播们对流程,“大家好,我是大学生村官周强……”虽然面对镜头接受过无数次采访,但首次直播带货,还是让他很紧张,光开场白就反复练习了许多次。

  当天,来到直播间的不止周强一人,还有六合多位想要通过“直播带货”方式推销自家产品的农民。娄仁红,南京岁月静好花卉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从2017年开始,就尝试通过淘宝直播带货,多年下来,电商营收已经占到公司全年收入的20%~30%。现如今,更是成立了淘宝运营团队和直播运营团队,平均每周直播5次,最多的一次直播有8千多人在线观看。

  紫金山新闻主播卖力为农产品带货。

  “与其说是借助‘一村一品 邀您尝鲜’这个平台来带货,不如说是来学习的。我想看看专业人士是如何直播的。”娄仁红告诉记者,花卉基地现有6位专职主播,但自己依然渴望招聘到专业人才。“不同于网红直播,因为观看我们直播的网友都是花卉种植的行家,所以对主播要求有点高。我们今年招聘主播提出了四点要求:要热爱花花草草,能吃苦,有亲和力,还要具备选品能力。”

  记者实地采访发现,一方面“直播带货”给郊区农产品打开了新的销路,另一方面农民想要成为农产品界的“网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技巧要学。

  手工豆腐圆子是南京牛耕田生态农庄的特色产品,线下销售一直很旺,但就是无法放在直播间的“货架”上。“大米、豆腐圆子、新鲜蔬菜……这些产品都是农庄自产的,没有商标,也没有特别详细的商品信息标签,达不到平台门槛,无法挂到直播间的‘货架’上销售。”农庄主牛耕田告诉记者,目前正在注册商标,希望能打出自己的品牌,也让消费者食用更安心。

  春节后,受疫情影响,不少农产品出现滞销,有着10年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村官周强越发意识到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的重要性。直播听起来很简单,可这仅仅是针对一部分对平台了解的农民而言,如何让更多的农民跨出第一步?他们农产品如何定价、包装、售后?他们要如何介绍自家农产品的优势……目前,周强正在带领钱仓村的农户一起探索“直播带货”,让更多农民“接得住”电商这项新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正在编制村级行动计划,计划打造一个统一的直播平台,聚拢粉丝和流量。此外,今年还要培训300位职业农民,让他们足不出户在田间地头就能推销农特产品,帮助更多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以此助力乡村振兴。”周强说。

  借助电商发展的东风,农产品销售打破了过去的时空限制,时时都能销售,处处都是平台。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湛中林说:“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深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多网络销售形势的涌现,为农产品带来销售新业态的变革。直播带货打破了空间限制,把优质优价的农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提高效率,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南京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