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国家大豆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6-02

  (于淑鸿)国家标准委日前传来好消息,逊克县国家大豆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作为全省七个示范区之一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该示范区的建立,对于提高农民标准意识、保障农产品安全性、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将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逊克县国家大豆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位于逊克县奇克镇团结村,以逊克县团结现代农机合作社为主体。该合作社于2011年9月注册成立,2017年1月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复,成为第九批国家大豆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经过近三年建设,示范区种植大豆面积1.5万亩,年产量由最初的2000吨增加到2175吨。2018年逊克大豆成功获得国家地理商标,有效提升了逊克大豆综合竞争力。

  逊克县国家大豆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紧扣“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技术支撑,打造绿色品牌,积极推进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屯,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作物“三减”技术等重点内容组织培训。依托黑河大豆院士工作站、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国家级科技园区推广重点技术,指导开展大豆高产攻关、新品种试验等。同时,按照大豆专用、实用的发展方向,加大高蛋白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农作物单产和品质。加快科学施肥技术普及应用,示范区种植面积全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带动全县每年至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0万亩。大力实施农业“三减”,化肥、除草剂施用量减少10%,实现了示范区大豆全部达到绿色种植标准。结合逊克县大豆生产实际情况,示范区建立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3 个方面的标准子体系,收集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0项,编制大豆种植标准21 项,构建了逊克县大豆产业标准化体系新格局。

  示范区建立以来,累计投入各项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同时,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用好的发展成果惠及周边农户。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制标”原则,组织专家制定农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与逊克县北纬四十九度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公司+标准+合作社+种植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逊克县国家大豆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均明显提升。逊克县农民标准意识有所提高,示范区实施范围综合标准化氛围基本形成。该县大豆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经过示范区项目的撬动,2019年逊克县大豆种植近170.5万亩,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后,提高了大豆的质量和产量,有效地控制了环境污染。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