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竹狸经” 贫困户走上脱贫路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1-27

  原标题:念好“竹狸经” 走上脱贫路

  11月27日讯 从那大市区出发,沿着225国道行驶15公里,便是和庆镇文卷村委会康马村,再穿过一片橡胶林就来到儋州有生竹狸农民养殖合作社基地,该基地养殖的竹狸是和庆镇出了名的扶贫产业。

  近日,在和庆镇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合作社,远远望去,是连片的平房整齐排列在一起,临近门前,就听到一阵阵咯吱咯吱的声响,这是竹狸在啃食竹子发出的声音。


念好竹狸经 走上脱贫路

  竹狸给人第一眼感觉就像是被放大多倍的老鼠,绒毛光滑,长胡须,精亮的眼睛不时地打量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煞是可爱。“别小看这小东西,浑身是宝呢!贫困户脱贫就靠它了!”该竹狸合作社的负责人蓝有生看到记者疑惑,立马作出解释:竹狸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毛皮绒厚柔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养殖一年就有效益,今年给贫困户分红总共13万元。

  分红如此多,让贫困户对通过发展竹狸产业脱贫充满信心。据和庆镇干部介绍,该竹狸合作社今年共吸纳18户贫困户,加上去年的19户贫困户,目前共有37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主要是文卷村委会和美敖村委会的贫困户,是该镇吸纳贫困户较多的合作社,对扶贫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文卷村委会康马村贫困户冯正明今天也来到合作社学习技术,与合作社负责人交流养殖经验。他告诉记者,前两天他拿到了合作社的第二笔分红款1800元,加上第一次的分红款,他今年发展的竹狸产业就领到了3600元的分红。

  在没发展养殖竹狸产业之前,冯正明一家主要靠种植百来株橡胶来补贴家用。近年来,胶价低迷,生活艰苦,外加2个孩子要上学,花销大,且居住环境简陋,一家人“蜗居”在25平米的老房子里,十分艰难。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户后,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冯正明入股合作社,参加养殖竹狸产业,日子才渐渐有了起色。

  “有了产业扶持,增加收入。危改的108㎡新房快建好入住了,日子越过越有味道。”冯正明说领到的分红款大部分用于盖房子和供孩子上学,每月空闲时间过来学习养殖技术,学成后自己养殖。他还发展养猪、种植益智等产业。

  冯正明通过产业脱贫仅仅是和庆镇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让贫困收益,脱贫摘帽是和庆镇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该镇镇长郑剑锋告诉记者,养殖产业已经产生了效益,贫困户也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今后和庆镇将继续做大养殖竹狸这一产业,动员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深入开展“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郑剑锋说,镇府投入扶贫资金42.44万元,帮扶37户贫困户购买竹狸,放入合作社养殖,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在两年内,合作社每年按200元/对竹狸价格与贫困户分红;两年后,将竹狸交还给贫困户自行饲养。贫困户也可以继续将竹狸投放到合作社,继续参与分红。

  目前,儋州有生竹狸农民养殖合作社初具规模,700㎡的养殖基地里,有500多对竹狸。蓝有生告诉记者,根据市场行情,一对饲养4个月的竹狸能卖到500元,除去成本获利200元;一对8个月的成熟竹狸能卖到700元,能获纯利润400元;养殖2年的竹狸还能以100元每斤的价格卖出。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