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彰谈“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3)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2-01
    主持人:刚才周院长给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要创新,已经举了非常生动的例子,以及从哪些方面创新,创新的意义何在。位于新发展理念第二位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来协调发展?
    周文彰: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尽管我们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的突出问题是不协调,正是这些不协调就是我们需要下功夫协调的地方,第一就是城乡不协调,因此我们要着力去把城乡之间的发展协调起来;第二是区域协调,比如东中西这些不同的区域要协调发展。第三个就是人和自然的协调,使我们的人和自然,通过这个协调来保证我们的生态环境,能够支持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再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等等。所有这些协调都是我们要进行协调的重要工作。
    协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得到。 比如中风病人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动作不协调。所以,身体要协调。周末我们究竟去哪儿,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妻子有妻子的想法,丈夫有丈夫的想法,如果不协调,就很难到一个地方去度周末,所以,家庭要协调。组织要协调,一个处室内部的五个人要协调,各个处室之间,办公室、人事、外事以及各个职能处室要协调,这就是组织要协调。发展要协调,毛主席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就比较早地看到我们发展需要协调的问题,所以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读。《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毛主席的这篇著作,也是讲党委要协调各方,分工负责,相互协调,党委书记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也是要我们做好协调工作。怎么协调呢?中央指出了这么几个办法、思路。
    第一个统筹兼顾。把我们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琢磨再三。在总体上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在城乡关系上,中央明确提出要走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把城市和农村当成一个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安排项目,统一开发建设,包括城乡的人口要没有差别的同等看待。所以,从统筹兼顾到一体化,这是协调发展的一个最得力的措施。
    第二个协调的办法就是补短板。也就是说,哪个地方问题最大,拖后腿,明显的滞后,我们就在哪个地方着力,把短板补上去。明显,我们农村的发展要滞后于城市,所以农村成了短板,三农是短板。比如,文化是短板,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投入,我们的文化方面的投入不足,文化是短板。再比如,社会建设是短板,我们要在社会建设,比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把这些短板要补上去。通过这些补短板,就使得我们整体上达到一个协调的状态。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学经常讲到一个木桶原理,在这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协调补短板的道理。一个木桶到底能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木桶的高度,而取决于构成这个木桶的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高度。所以,我们要让木桶盛更多的水,要把短板补起来。
    我最近注意到浙江省委作出一个决定,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他们提出了要补六个方面的短板。报道上说,吹响了补短板的集结号,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再一个,就是要协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等方面同时并举。从现在起,我们所进行的每一项发展都要有协调作为指导思想,所以在一开始就不要造成不协调的情况,这是最重要的。过去留下的短板,我们补。现在我们所进行的任何发展项目,都不能再创造短板,一步到位,更加协调。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三农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