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成为主力军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6-30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其中,在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部分提出,“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研究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多元投入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

  在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中,农业农村部在产业指导和政策扶持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成立专家委员会,促进各类要素集成联动,坚持企业主体、多元合作的攻关模式,创新体制机制,为我国畜禽种业的发展壮大注入活力。

  畜禽育种是一项周期长、投入高的系统工作,各单位间育种资源、技术相对分散,想要选育出一批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的畜禽新品种,单打独斗很难有所突破。针对生猪、奶牛、肉鸡、肉牛和肉羊等主要畜种,聚焦良种培育亟须解决的关键性重大问题,2019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为避免科研、生产“两张皮”问题,攻关组创新组织模式,构建“1(牵头企业)+1(首席科学家)+N(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的产学研紧密联合创新体系,突出育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攻关。

  值得关注的是,7个攻关项目全部由民营企业牵头开展,育种企业在攻关单位数量中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二,成了良种攻关的“主力军”。攻关开展至今,攻关组面向市场需求确定创新突破口,让创新成果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企业“主力军”的优势也日渐凸显。首先,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更加了解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对市场需求有最敏锐的捕捉、最准确的判断;其次,企业创新自主性更强,希望通过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与创造效益、谋求发展的愿望更为迫切。面对市场竞争,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育种企业抱团发展、多元合作将会迸发出新的活力;第三是攻关成果转化更快,更灵活。企业牵头科研攻关,是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生产效益和竞争力,因此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薄弱环节和关键技术,企业攻关的积极性更强,成果在攻关组内的推广效率更高,并能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