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担:稳产保供显效能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6-30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家农担公司及时发布指导意见,引导各省级农担公司把支持农业复工复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政策效能。全国农担体系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业务发展,通过创新业务流程、降低担保费率等手段,加大对农业复工复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的支持力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渡难关。

  创新业务流程,优化服务不断档。疫情防控期间正值多数省份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各省级农担公司开辟绿色担保通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业务调查和评审,确保担保服务不中断,为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吃了一颗“定心丸”。2020年前4个月,全体系新增担保项目13.8万个,新增担保金额超500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76倍。身处疫情重灾区的湖北农担公司,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第一时间开发了“农担抗疫信用贷”担保产品,出台了提高信用担保额度、降低担保费率、实行“容缺”受理、缩短业务办理周期四大保障举措,重点支持对疫情防控、疫区民生保障、春耕生产有较大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大减费让利,快速响应降成本。国家农担公司积极落实财政部相关要求,减半收取省级农担公司2020年2月14日之后担保项目的再担保费,有效引导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减费让利。据不完全统计,浙江、青岛、辽宁、宁波、广西、四川、大连、湖北、山东、河南、北京、广东、山西、江西、黑龙江等15家省级农担公司迅速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担保费减免政策,2020年一季度共为近1.4万个项目减免担保费7600余万元,“实打实”地降低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压力。

  降低担保门槛,切实提高获得感。湖北、四川、辽宁等农担公司针对疫情期间关系民生的粮、油、肉、菜等生产和流通企业,将原300万元的担保额度上限提升至500万元,并简化流程及反担保措施,加快审批速度,做到应担尽担,保障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广西等农担公司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免抵押授信额度提升至100万元,大幅提高农担政策性贷款的可得性,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党和国家支农政策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疫情期间,各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担客户风险加大,省级农担公司也面临代偿风险加大、新增业务规模增长受限、担保费及投资收入降低等挑战,经营压力明显增加。下一步,国家农担公司将继续强化指引服务功能,引领各省级农担公司加强自身业务及风控能力建设,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帮助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渡过难关,保障体系健康稳定发展。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