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莲雾种养合作社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0-30

  10月29日讯 美兰区三江镇茄苪村村支书、主任王琼,几年来,靠着能折腾的韧劲和巧劲,他组织村民们种植莲雾,成立合作社,带领村里贫困村民走上扶贫路。

  “他是一个能人,更是一名好支书。”这是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茄苪村的村民对王琼的评价。王琼是该村的村支部书记,同时也是村里红宝石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董事长。几年来,靠着能折腾的韧劲和巧劲,他组织村民们种植莲雾,带领村里贫困村民走上扶贫路。

  80后创业成功 回乡造福乡亲

  王琼出生于1984年,在15岁读完初中后因为家贫不得不外出打工。他曾摆摊卖过猪肉,当过环卫工,做过足疗师。后来,头脑精明的他,开设洗涤店赚了钱。2009年,王琼扩大规模,并把洗涤厂迁回家乡茄苪村新宅村民小组,雇请当地60多名村民工作。

  此后,王琼又陆续通过开办养鸡场和有机肥厂带动村民就业。当年这个因贫弃学打工的80后小伙,凭着一股闯劲,不但为家里盖新房买新车,还返乡创业解决了部分乡亲的就业问题,帮扶了部分贫困户。

  如今说起当时为何选择回家,王琼说:“一个人富起来不算富,只有乡亲们都富起来了才是真正的富裕。”

  茄苪村位于三江镇北部,处于三江镇较偏远的地区,共有14个自然村,经济比较落后。这个行政村土地近万亩,村民的经济来源以橡胶种植为主。2014年,“威马逊”和“海鸥”两场强台风连续来袭,村里主要的经济作物橡胶树几乎全部被拦腰折断。而这一年,王琼刚刚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面对一片残败该怎么带着乡亲们重新站起来,在避免返贫的同时致富呢?王琼心里有着细致的盘算:从目前掌握的种植行情来看,在海口大面积种植红宝石莲雾的基地并不多,周边市县也缺乏大型种植基地,而这个品种的莲雾市场行情十分看好。

  敢想敢做,王琼选开始动员村里的精准扶贫户调整产业结构,在村子里700多亩的土地上种莲雾,同时成立了莲雾的种养专业合作社,兼任合作社的董事长。

  令村民感动的是,整个基地由王琼个人投资进行开发建设,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为合作社的成员。村民在基地里劳动可以拿工资,“如果一家两口人在这里工作,一个月都有6000多元收入”,同时,在莲雾上市后还可以获得基地四成的利润分成。

  跟着村支书,脱贫致富有信心

  10月29日下午,在合作社的农田里,一排排莲雾树在秋日的阳光下长势旺盛。据了解,今年初该基地的莲雾已经喜获丰收,并上市远销国内各个省市,得到了客户的赞誉。

  如今,这些莲雾又开花结果,“再过不久第二批莲雾果又得到收成,而且产量远远比第一批多,村民会得到更多的分红。”王琼一边跟村民讲解种植技术,一边兴奋地说。“这是真真正正的农民合作种植的农业基地,农民除了拿劳务工资,还有利润分成”。他介绍,红宝石种养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种养“黑金刚”莲雾、“三红”蜜柚为主的合作社。

  如今,该合作社已经有70户贫困户加入,其中有不少是附近村庄的贫困户。“如果不是台风全部把橡胶树打倒了,基地还没有目前这么大的规模。可以说这个基地是台风打出来的。”合作社成员、茄苪村村民林志春说,他家里原来有10亩多橡胶林,但是2014年7月份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把橡胶树打得七零八落,损失惨重。面对趴在地里的橡胶树,林志春一筹莫展,不要说恢复生产,光是清理这10亩橡胶树都难上加难。

  “让我们感到兴奋的是,王琼支书带领我们走出了这个困境,调整了产业结构,种了莲雾。”于是他以这10亩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同时,他还在基地里打零工,令他兴奋的是,“看着莲雾开花结果上市收成,我对合作社信心百倍,相信跟着王支书,很快就会脱贫致富”。

  采访中这些贫困户的积极性都很高,他们分析,基地前景非常好,按照生长规律,种植3—5年后,红宝石莲雾将迎来收成“黄金期”,按目前的市场估算,2018年后,基地莲雾每年产值收入350万元。

  为了帮助合作社开展灾后生产,美兰区扶贫办投入18万元,扶持基地建设水电灌溉设施,三江镇免费为基地提供南瓜种苗。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去年王琼被选举为村支书和村主任。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富民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会越来越好,村民们会很快脱贫致富。”王琼信心百倍地说。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