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带“证”上市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1-09

  

  作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天长市天翔蔬菜产业基地每天向各大市场、超市、学校提供蔬菜3000多斤。为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基地对供应的蔬菜产品都附带了一张“身份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并作出安全承诺。6月18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获悉,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有17396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试行了类似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共开具合格证94.62万张, 67.6万吨农产品实现了带“证”上市。

  去年2月10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天翔蔬菜专业合作社踊跃向金太阳和夕阳红养老院捐赠一批新鲜蔬菜。当天,在天长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指导下,合作社对捐赠的蔬菜开展快速检测,现场开出滁州市第一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

  在这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上,记者看到,清楚标明了农产品的名称、数量、检测合格方式、公司签名盖章、联系方式、开具日期,还有基地对产品质量安全及合格证真实性的承诺:不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不使用非法添加物;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规定;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符合农药兽药残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天翔蔬菜专业合作社共有设施蔬菜面积612亩,年产蔬菜110万多公斤。为确保蔬菜安全,除配合完成部、省、市蔬菜例行监测、监督抽检外,还自建了蔬菜产品检测室,每批蔬菜上市前进行农残快检,检测合格后开具农产品合格证后进入市场。

  合作社起初开具的是纸质合格证。我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纳入民生工程后,合作社成功注册省级追溯平台,将合格证与追溯二维码有机结合,打印出“合格证+追溯码”两证合一的电子合格证。合格证附上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溯源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蔬菜产地、生产日期、种植过程等情况,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提高了购买意愿。

  “合格证制度出台后,原来‘披头散发、没名没姓、来路不明’的蔬菜有了身份证标识,农产品默认合格转变为承诺合格,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意识,保障了食品安全,也带动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合作社理事长项永祥介绍,合作社的蔬菜以前只供应本地,带合格证上市后,蔬菜直供到南京、苏州、上海等地,逐渐成为江浙沪的“菜蓝子”。

  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负责人耿继光介绍,我省正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截至2020年底,在省追溯平台上开展农产品追溯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达12613家,追溯平台用户二维码生成量达298.3万批(次);带码农产品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并销往日本、东南亚部分国家。自2020年开始,我省探索构建以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产品上市时要出具合格证。同时,鼓励小农户参与试行。合格证采用全国统一合格证基本样式,可以是印刷的,也可以是手写的,鼓励有条件的主体附带电子合格证、追溯二维码等。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仅仅依靠生产者自律承诺显然不够。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栋修告诉记者,在合格证制度基础上,该市着重对附带合格证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监测,指导各县区将试行合格证的生产主体全部纳入日常巡查检查内容,核查合格证的真实性。全省层面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则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汤高平介绍,去年全省共出动监管执法人员6.8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4.6万家(次),发现问题328个,立案查处案件304件,比2019年增加241件。其中,六安市阚某某因非法销售病死猪肉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蚌埠市淮上区淮上村菜农陈某某在蔬菜中使用禁用农药毒死蜱也被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汤高平表示,今年我省还将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率,同时积极引导小农户规范开具合格证。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57335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