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乡村振兴版的“富春山居图” 武都这样干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2-14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600多年前,元代大画家黄公望醉心富春山水,绘就了一幅经典的传世画作《富春山居图》。

  

  

  

  600多年后的今天,陇南市武都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正描绘着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在刚刚闭幕的武都区第十七次党代会上,大会报告将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工程,提出要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政策机遇,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武都区第十七次党代会提出,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做到帮扶队伍稳定、资金投入不减、政策支持不减。最重要的是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一些容易再掉入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紧密关注。要认真落实“3229”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即关注三类重点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困难户;设定两个认定条件:收入、两不愁三保障;采取两种筛查方式:线上筛查、线下走访;实施九类帮扶措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医疗、教育、住房、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扶志扶智),逐步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过去五年,武都区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围绕打造“中国橄榄之城”和“中国花椒之都”目标,建基地、强管护、重加工、促营销、做品牌,实现了产业扶贫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2021年,花椒、油橄榄两大味蕾之上的产业,撑起了超过60亿元的产值。除此之外,中药材、茶叶、小杂粮、蜂蜜等产业也不甘落后,助农增收效应强劲有力。

  未来五年,武都区将继续科学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各个村庄的资源禀赋,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连乡成片、集群成链,建设百亩试验园、千亩产业带、万亩示范区,积极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同时,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念好“用、育、引”人才“三字经”,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武都区结合城市规划中心和川坝河谷区、半山干旱区、高山林缘区“一中心三区”规划布局,分区域统筹城乡融合、产业培育、文旅产业、公共服务等要素配置,抓重点、补短板,大力实施“十镇百村”建设行动,推进产业提升型、美丽乡村型、旅游标杆型示范村提档升级,全力建设美丽村庄、美丽环境、美丽河道、美丽村民、美丽干部“五美”乡村,越来越立体的乡村图景让人们直观感受到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发展和乡亲们不断提升的幸福感。


原文链接:http://nync.gansu.gov.cn/nync/c107887/202112/190660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