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建设“洁绿亮美齐畅特”乡村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26

近日,荆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加强各级部门的协调性,整合各项项目资金等举措,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实现既定目标任务。

一、围绕“洁”字改善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之“美”第一要务是干净整洁。要治理农村污水、农村生活垃圾、农村危房、村容村貌和农村工矿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鼓励农民开展村居环境自我维护行动。到2018年底,全市无害化处理村达到100%。加强乡镇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引导农民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生产,加大宣传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严格执行养殖区域分类,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实施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大力开展改厕、改圈、改厨、改排的“四改”活动,全面整治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泼乱流的“八乱”现象,突出扫干净、摆整齐、拆顺畅、配设施、保常态。做好农村危房普查鉴定和项目实施工作,到2020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二、围绕“绿”字修复自然生态

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全民植树造林为基础。推广“林水结合”“洲滩造林”“林路结合”“林渔结合”“林旅结合”等方式,形成新的造林模式,提升绿色生态效益。抓好江汉平原水乡特色的湿地修复工作,抓住长江大保护机遇,结合国家投资项目建设好荆州长江风情带。积极开展湿地公园创建活动,建设好环洪湖、环长湖和环?水3个湿地文化风情圈。疏通河水沟渠,提高水体引排自净能力,恢复原有湖泊蓄水功能。以森林城市创建为基础助推“绿满荆州”。

三、围绕“亮”字发展乡村旅游

深挖农村资源禀赋,拓宽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擦亮荆州旅游名片。突出“乡愁”主题和乡村旅游个性,围绕农事、民俗、乡趣等内容,建设一批一村一日游的旅游品牌。充分挖掘荆楚文化资源,将特色文化融入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之中。实施“乡村旅游后备厢”工程,引导市民到乡村游乐采摘、休闲度假。全面实施乡村建筑立面“亮化工程”,建设交通沿线风景走廊和村庄特色景点、农家庭院民宿客栈。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策划力度,打造一批人文型、生态型、产业型的乡村旅游目的镇(村)。

四、围绕“美”字建设文明新村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运用村民自治机制,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和保护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依法治理,创建平安和谐乡村。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健全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完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网格化管理机制,培育新型社会服务组织。以“文化三市”等创建工作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开展文明村镇、生态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抓好乡规民约制订,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和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

五、围绕“齐”字制订乡村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以规划引领建设,以规划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在全面完善现有村庄建设规划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加强美丽乡村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加强规划的宣传和监管,示范村和特色镇不得有违规建设,做到规划修齐、建设齐步、布局整齐,严防农村无序建房。

六、围绕“畅”字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网“最后一公里”。推进城乡区域供水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并网扩容,到2020年,确保全市农村供水普及率和水质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基本消除农村电网供电“卡口”和“低电压”现象。加快建设农村公路循环网,实现农村客运服务范围覆盖到所有行政村。加强农村沼气和其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建设,到2020年,城郊村、重点村、示范村、特色镇农户接通天然气管道。加快推进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速带宽。

七、围绕“特”字打造富民产业

大力培育和支持一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突出“小、精、特”的产业定位,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或“一乡镇一品”。在产业集聚度高的乡镇探索产业融合。注重发挥地标农产品的品牌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地标农产品的精品化、产业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实施宽带进村全覆盖工程,积极推进“互联网+”模式,培育一批电商示范村和电商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民创业增收。推进家庭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变,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国家农经信息监测点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