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环境变靓了农民心情变好了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26

干净整洁的村道、花团锦簇的房前花园、功能齐全的广场,高效便捷的村级组织阵地……这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乡村呈现出的靓丽新貌。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有关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家园为重点,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垃圾治理行动、村庄道路绿化、示范村创建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过30亿元,创建美丽宜居乡村350个、生态乡村361个、清洁乡村1219个,成绩位于全省前茅。

近日,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喜迎党的十九大,建设‘三地一中心’,奋力实现追赶超越”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新闻发言人李建国就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新闻发布。
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深入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村庄、道路沿线的乱搭乱建、三堆进行彻底清理,改善了乡村居住条件,提高了乡村“颜值”。各村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九大工程,统一标准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因地制宜植树栽果、种草育花,搞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庭院绿化,实施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普及农村无害化厕所,实施电网改造、危旧房改造,建设村级广场、卫生室、幼儿园、敬老院基础服务设施,让越来越多的农村更加清洁、更加生态、更加宜居。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的基本模式已初步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65%,处理率达到5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3%;农村污水处理率实现零的突破,达到16.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7%;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饮水安全、水质保障等问题得到解决;农村供电可靠性达96%;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基本建立,村庄内部道路硬化率达到90%;村级道路和广场路灯安装率达到36%;建成了500多座涝池……一系列工作成效的取得,让农村变得更靓、农民生活更美。
特别是,优美的环境助推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赛事经济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临渭区依托天留山山水园林景观,打造桥南镇天留村山水田园观光游,依托农耕文化,打造下邽镇牒吴村农耕博览苑农耕体验休闲游;华阴市依托华山仙域景区打造的新农家一日游,场面火爆,农产品由生产地向消费地实现了原地过渡,解决了当地的闲散富余劳动力,实现“美丽”和“富裕”双赢。2014年以来,大荔县20多个特色村庄成为乡村旅游热点,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多亿元。继成功举办全国唯一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国际马拉松赛后,今年还要在乡村举办9项国际国内赛事,为农业提质、农民增收开辟新道路。

良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有力的措施。据李建国介绍,我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上行动快、持续抓,形成依靠典型推动、依靠示范引领、依靠宣传动员的工作模式。为了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和武义县进行了学习考察,并形成了专题考察报告,指导各县(市、区)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去年5月,全省第二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在我市大荔县召开,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负责人对大荔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进行了实地观摩学习,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树立了标杆,引来省内外部分区县不断来我市考察学习,激励我市干部群众以更大的热情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市政府又拿出1000万元表彰奖励了50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村。合阳县、华州区被定为全省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县,大荔县被定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大荔县畅家村创建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财政部给予奖励100万元,示范建设带动各地纷纷观摩学习,形成追赶超越良好态势。同时,先后有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省广播电台《今日点击》栏目对我市垃圾分类的做法进行专题访谈报道,国务院参事忽培元带领十余家中字号媒体记者对我市全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和方法进行深入采访调研,国家住建部来我市就绿色村庄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宣传了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做法,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下一步,我市将参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净化、硬化、绿化、美化”工作,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因地制宜抓好产业支撑,致力解决农民需求最迫切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就业服务、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问题,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建成一批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的美丽乡村,让渭南的农村环境更整洁,农业产业更强劲,农民生活更幸福。

渭南市发改委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