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全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取得实效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2-04

  农历十月,气温骤降,地处渭北旱塬的合阳既干又冷。然而,走进这里的乡村田野,却处处都能感受到一团改革激发的暖流。冬日的莘塬大地,一场崭新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渭南市确定的整体推进试点县,“三变”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合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胆创新,重点推进,成效卓著,在这个寒冷的季节,烧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革发展这把大火。
沟北村嬗变

  11月10日上午,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沟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省“三变”改革指导组负责同志宣布沟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合阳县委主要同志向沟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颁发了集体所有权证书、集体组织登记证书和营业执照,沟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向股东代表发放了股权证。
合阳县沟北村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处,属典型的渭北旱塬,地势北高南低,两面环沟,受自然条件制约,农业靠天吃饭,经济基础薄弱。全村340户1267人,贫困户达90户338人。如何把“死资源”变成“活资产”,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一直是合阳县、金峪镇和沟北村两委会努力的方向。据村委会主任李存才介绍,自2014年始,沟北村即开始自行摸索新时期农村农业更好的发展方式,村上相继成立了产业服务中心和果蔬专业合作社,在农户自愿基础上,将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到产业服务中心,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品种和板块,为村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难题。经过几年努力,合作社服务社员216户,覆盖了村上所有发展农业产业的村民,全村形成了“红提、苹果、鲜桃、杂果”四大种植板块。
“三变”改革工作启动后,沟北村通过“以账查物、以物对账”的方式,对村集体资产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产核资。共核实村组各类资源型资产6064.56亩,集体预留机动地595.6亩,经营性资产276.95万元,公益性资产922.12万元。同时,以“户籍在村”作为“总开关”,实行“依法确定常规成员、民主表决争议成员”的方式,有序推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确定社员340户、1267人。股权设置是体现村民利益的关键环节。试点中,村“两委”充分听取和尊重群众意愿,创造性地执行和落实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折股量化的政策性要求,以集体经营股和家庭经营股“两股构架”的形式设立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总股本,对集体拥有的资源资产资金进行折股量化,明确各成员的收益分配份额,变集体资产共同所有为按份共有,变村民为股东,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管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为依法确保集体和绝大多数股民的权益,合作社《章程》还对资金入股和设立风险金作了明确规定,力求做到集体收益股民共享,各方权益不受侵害。
逐步推进的变革让沟北村的村民们心里越来越暖。在今年果品价格低迷的大环境下,产业服务中心广泛联系客商,提供中介服务,沟北村鲜桃照样卖出了1公斤3元的高价。自运营以来,产业服务中心已为村集体积累了11万元的发展资金。
多途径探索下的“合阳模式”
沟北村的嬗变只是合阳大踏步全面深入推进“三变”改革中的一个缩影。改革工作启动后,合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下发了《合阳县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合阳县“三变”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李县平为第一组长,县长邓宽社为组长的“三变”改革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改革政策指导组,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建立部门联镇包村工作机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听取工作进展,及时督导检查,协调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注重学习培训,不断增强“三变”内生动力。8月下旬,组织农工部、农科局、扶贫办主要负责同志和各镇街党委书记赴贵州考察学习,8月17日、9月13日、10月30日先后3次组织部门、镇街主要负责同志、试点村支部书记召开“三变”改革动员会、推进会,进行改革政策培训。
在全县上下一盘棋的通力协作下,合阳县“三变”工作在摸索中稳步推进,目前,初步呈现出六种模式:利用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利用资源性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利用较大规模产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利用工商资本介入牵头创办领办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利用农村现有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利用新型业态和新型经营模式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并以此引领整个县域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快速形成和发展,推动县域现代农业整体转型升级。
路井镇新民社区位处黄灌区,是利用较大规模产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典型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山峰介绍:新民社区是个全移民村,村民接收外界信息多,思想超前,人也勤快,早在15年前就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不断优化调整,从棉花到苹果再到红提,“啥卖钱种啥”,但是,由于生产过程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三变”改革以后,村里的产业将进一步实现特色规模化、管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届时,即便对于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社员,也可通过人股、地股、扶贫股、孝亲股等,充分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百良镇榆林村位处沿黄公路沿线,“三变”改革中,该村充分利用天然的资源性资产优势进行股份制改革,采取“公司+集体+农户”模式,以沿黄公路为平台,由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牵头,引进合阳县古渡农业产业有限公司进驻榆林村,规划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建设观光采摘园区,主要种植草莓、樱桃、红提等时令果蔬,古渡漂流项目也正在申报审批中,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盘活,土地收益达到最大化,实现“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脱贫攻坚新动力

  当前,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正处于“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合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时间更紧,任务更重。以从根本上解决新时期农村发展大计的这场伟大变革,从“斩穷根”入手,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出路,也蓄积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
9月30日,在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召开的“三变”改革推进现场办公会上,合阳县委书记李县平提出:合阳“三变”改革工作要为全县脱贫攻坚增动力、为全省“三变”树标杆、为全国改革创经验的目标。由此,在今年的改革过程中,合阳县按照“聚点突破、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思路,在可变资产有限的条件下,立足产业实际,以沟北村为突破口,4镇5村县级试点为先导,15个镇级试点村、3个深度贫困村和12个年内脱贫村梯次跟进的工作步调,开展“十百千”示范工程。并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35个村的试点改革,逐步探索在经济基础薄弱、经营性资产缺乏、纯农业产业发展条件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甘井镇城后村地处武帝山脚下,有着天然的旅游休闲资源优势,如今,依托该村独有的党史资源占地107亩,总投资700余万元的党史主题教育公园也即将完全竣工,让城后村的旅游资源更加如虎添翼。城后村党支部书记刘耀武乐呵呵地表示,目前,该村已发展农家乐14户、家庭旅馆4户。以后,他们将进一步依托优势,集中连片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休闲农庄等农家餐饮住宿娱乐服务体系,同时,招引工商资本介入发展各种新型业态和新型农村经营发展模式,把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
在11月10日举行的沟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上,沟北村贫困户王永刚作为村民代表上台领取了自己的股权证书。虽说还无法确定届时究竟能够分到多少钱,但是,对于这项新事物,他还是举双手赞成的。王永刚自2013年开始发展葡萄产业,但是受制于技术和销路上的制约,效益并不明显。王永刚表示,通过改革,村里的产业服务中心功能和实力都增强了,以后,不管是技术还是销售方面的事情,应该不用出村就能很好地解决。
目前,合阳县正将“三变”改革试点和扩大试点作为冬季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扎实部署、稳步推进。路井镇、金峪镇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三资”委托代管、土地流转鉴证、农村产权交易、新型经营主体受理服务和惠民政策落实等业务也已逐步开展。广大贫困群众有依靠、有保障、有盼头的日子指日可待。

  

   渭南市发改委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