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整治“天价彩礼”移风易俗树新风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2-12

  今年以来,泾川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明委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有关会议精神,把整治天价彩礼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和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在全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建立节俭、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积极转变干群观念。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婚事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现象,大力宣传《婚姻法》中关于婚姻自主、禁止包办买卖、禁止索取财物等规定,大力倡导婚事新办、喜事小办,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认真遵纪守法,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入脑入心。倡导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号召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引领社会新风尚,严格禁止党员干部以任何方式参与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助长“天价彩礼”等行为。积极实施“中国梦·凡人善举天天看”微记录电影工程,着力以微影视作品引导全社会关注“天价彩礼”、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等热点问题,推动干部群众观念转变。

  二是积极搭建平台,倡树文明婚嫁新风。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最美人物”、“陇人骄子”、“泾川好人”、“十大孝子”等评选活动,评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类好人候选人85名,向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推荐各类典型先进人物候选人125人,建成“孝道红黑榜”、“乡村好人榜”240面。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联合民政局、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公益相亲大会,引导广大适龄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有效抑制了职业媒人对彩礼的人为助推作用。同时,成立泾川婚嫁产业协会,大力宣传婚姻自由,抵制天价彩礼、杜绝铺张浪费,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三是丰富创建活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把抵制天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五星级文明户”、“新乡贤”典型人物评选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对反面典型给予通报批评、公开曝光,引导群众更新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个省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6县级文明单位、9个文明村通过验收命名,评选命名“和谐五星”农户9765户。加大乡贤文化的挖掘力度,积极开展“新乡贤”评选活动,全县累计评选出“新乡贤”223人。

  四是紧盯突出问题,大力开展陋习整治。完善婚姻登记制度,严格审查证件资料真实性与合法性,规范结婚、离婚办理程序;加大《婚姻法》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依法打击低龄婚育现象和干涉婚姻自由、买卖婚姻、婚姻诈骗行为,坚决查纠无证婚姻,严防利用虚假身份骗婚诈取彩礼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对“红娘”等工作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对职业婚介所、婚介人员加大业务、法规培训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力度,坚决遏止媒人哄抬彩礼行为;严格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依法查处胎儿性别鉴定的非法中介机构和人员,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回归合理;指导各乡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组干部、党员成为会员,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将移风易俗禁止事项纳入村规民约、文明公约,规范红白婚丧嫁娶行为,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公告乡邻,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制约群众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不良行为。

  五是强化督促考核,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县直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各乡镇成立由纪委书记为组长、非领导职务干部为副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为成员的移风易俗工作督查组,对各村的婚丧嫁娶等行为进行监督。设立移风易俗活动意见箱、公开移风易俗举报投诉电话、邮箱等,方便群众参与活动、参与监督。建立正向激励和反面曝光倒逼机制,对于涌现出的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报道,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搞封建迷信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公开曝光,通过典型带动、舆论引导、道德约束等办法,为全社会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农村经济信息动态监测点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