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敖汉旗膜下滴灌带动脱贫致富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2-20

  近年来,敖汉旗大力发展膜下滴灌,实现了高产高效益。当地农民念好高效节水经,多打粮、多卖钱,奔向了脱贫致富路。

  膜下滴灌:撬动高效节水农业

  敖汉旗是我市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年均降水量仅为350毫米。在多年的农业种植实践中,他们选准了膜下滴灌的发展路径,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今年,敖汉旗膜下滴灌农作物面积达105万亩,折合玉米平均亩产达750公斤,高产的达到950公斤,膜下滴灌实现粮食总产量7.8亿公斤,平均亩增产250公斤,总增产2.6亿公斤,亩纯增收340元,总纯增收3.57亿元,经济作物与杂粮实际收入更高,实现了高产高效益,成为全市面积、效益第一大户,为农牧民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记者在敖汉旗木头营子乡沙根村看到,村党支部书记李凤燕正带领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她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今年全村1100亩膜下滴灌获得大丰收,我们明年还要继续扩大高效节水膜下滴灌种植面积,多打粮、多卖钱!”

  膜下滴灌:确保百万农田丰收

  冒着寒冷的天气,记者来到了古鲁板蒿乡富华农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军介绍:“我们村是沙土瘠薄地,以往亩产二三百斤。采取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种植优质谷子1100亩,总收入120多万元,扣除开销66万元,我们合作社仅种植谷子一项就可以净收入54万元,效益比普通种植翻了一番。”

  今年春天,敖汉旗再次发生春旱。该旗委、政府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抗旱保苗工程”。膜下滴灌巩固率高达95%,在旱灾面前膜下滴灌已经被敖汉农民完全认可,膜下滴灌实现了粮食规模化生产。长胜镇村民李志强说,“今年我家30亩地全部实施膜下滴灌,纯收入6760元,3口之家仅玉米一项就人均纯收入8920元,膜下滴灌给了我家一个丰收年。”

  敖汉旗古鲁板蒿乡东他拉村的耕地80%以上是旱坡沙性地,漏水跑肥。在返乡创业的梁国强高效节水合作社即京敖农民种植合作社带动下,开展膜下滴灌项目一举成功。几年来,梁国强依托膜下滴灌高效节水工程,将1.2万亩半闲置的沙地建设成为绿色庄园,玉米、油葵、蔬菜和甜菜经济效益十几倍地翻番。百元田变成了千元田,昔日人们不屑一顾的低产田,一下子成了抢手货。今年,合作社总产值实现2400万元,纯收入800万元,附近农民200余人在合作社打工纯收入400万元。古鲁板蒿人依托膜下滴灌高效节水在旱作农业区走出了一条节水增粮科学发展之路。

  膜下滴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017年,敖汉旗水利、发改、国土、农开办等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合理利用涉农资金,新建高效节水膜下滴灌工程86205亩。全旗一个个行政村、一个个农户紧紧依靠膜下滴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保50万农牧民吃饱饭、增收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敖汉旗的膜下滴灌项目已由初期单一的玉米向谷子、高粱拓展,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绿豆、甜菜、葵花、药材等拓展。记者在四家子镇了解到,该镇发挥其独特的区域小气候优势,连续五年实施了5000亩膜下滴灌谷子示范区,在南大城、牛夕河、池家湾子、老虎山、林家地等几个村的连片山坡地集中种植,形成了沿新(惠)朝(阳)线公路从青沟梁至汤梁10公里的膜下滴灌谷子高产示范带,采取统一播种、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滴灌、统一覆膜的“五统一”种植模式,集中展示膜下滴灌谷子高产高效性能,农业部把它列为万亩谷子高产创建示范片。经过几年秋收实测,5000亩膜下滴灌谷子平均亩产500公斤。南大城子村种植1000亩膜下滴灌谷子,亩产600公斤,创下了8000年谷子历史的最高产量,比传统种法每亩翻了一番。村民刘向春说:“种大半辈子地了,现在有这么高的产量,膜下滴灌技术就是好!”

  

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内蒙古赤峰市发展改革委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