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打造扶贫攻坚示范点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1-11

  “现在我们每家的田地面积都增加了,种植水稻、玉米都很方便,还能种植水果,增加了不少收入。”近日,广西南宁、百色两市国土资源局考察组来到百色市田阳县桥马镇,实地考察广西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的广西重点扶贫项目“桥马片区土地整治项目”时,村民高兴地说。

  土地整治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百色市田阳县桥马片区土地整治项目是广西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要求,将桥马片区打造成为全区扶贫攻坚示范点。

  以优质工程助力精准扶贫

  桥马片区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803.3公顷,总投资1999.96万元,涵盖百色市田阳县坡洪镇央律村及五村镇百宙村、大路村、定夜村、敢示村、桥马村和那满镇新生村7个行政村,共划分为6个片区,各地块基本呈条块状分布,均位于山沟中,条状地块呈两边高中间低的地势,大部分为坡旱地,小部分为水田。该地区70%以上为石山区,属石山岩溶地形,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项目区遍布裸露石芽,且零星不连片,占地面积10.9公顷,占比35%,清除深度达60厘米,需清除石芽22912.35立方米,借土回填22912.35立方米,硅晶体硬度大,实际清除量超出预期一倍,机械损坏率超出平常一倍。同时,由于土地权属调整、耕作层土壤保护、项目区群众意见不统一等问题,也给项目施工推进带来了较大难度。

  然而,诸多困难并没有吓倒广西地建人。

  “要以百米冲刺的精神奋力挺进,确保桥马片区土地整治项目如期完工,以实际行动践行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桥马片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助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广西地建集团领导班子在会议上表示,开展土地整治是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积极投身到十九大提出的绿色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伟大宏图实践中,以桥马片区土地整治工程等实实在在的经营工作业绩,为打造广西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发挥优势高效施工

  广西地建集团是广西第一个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武鸣双桥镇土地整治的实施单位,该项目曾被评审专家誉为广西土地整治“五个第一”项目,并得到了项目所在地农民的赞扬,给项目组赠送了一面“造田修桥,恩泽百姓,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锦旗。广西地建集团在土地整治方面有扎实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针对桥马片区土地整治项目施工难度,该集团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听取政府、群众等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综合施策,有条不紊地推进,努力打造高质量工程。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针对桥马片区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工程施工难度,项目建设主要采取了几个方面的措施。

  在土地平整工程方面,项目组选择部分区域开展挖高填低、小块并大块的土地平整方式,对部分石芽裸露区域进行石芽清除。由于平整的石芽属于石山岩溶地貌,石头硬度大,项目部对挖掘机进行了改造,采用进口破碎锤,由原来的2台挖掘机增加至3台,进行24小时不间断施工,有效保证了施工进度。

  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他们充分利用项目区水源、现有灌排渠道,建设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完善项目区灌排系统;完成蓄水池建造18座、排灌渠3879米、斗沟5007米、支沟6648米,全部建成后区内灌溉率可达到75%,改善灌溉面积105.8公顷,排水能力达到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两日排干。

  在田间道路工程方面,项目组已铺开田间主道3514米、田间次道4252米、生产路14438米,田间道路基本实现全覆盖。项目建成后,每个耕作田块道路通达度将达到90%以上,形成现代化农业生产耕作平台。

  在其他工程方面,项目组结合“一事一议”工程,对部分村屯道路进行改建硬化,完善道路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项目区原有硬化道路287米,本次规划将硬化剩余部分村屯道路,实现项目区内所有村屯均通水泥路,有效提升村庄环境。

  广西地建集团总经理夏红刚表示,项目建设要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围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等内容开展施工,全力以赴抓进度,确保项目如期完成,使桥马更加美丽。

  生产生活环境更美了

  驻桥马第一书记曾广明表示,土地整理对乡村振兴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桥马片区土地整治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不集中和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等问题,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地质量,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同时,桥马片区土地整治工程盘活了农村建设用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优化农村和城镇的用地结构,基本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的科学布局,促进农村与城镇的共赢发展。

  据了解,实施土地整治后的桥马片区,农村面貌换了样,由土地整治带来的中短期效益逐渐显现出来。

  一是清除裸露石芽,增加新的耕地面积。广西百色市山地众多,村落大多分布在大石山区并依山而建,耕地面积少,且以贫瘠的旱地居多,甚至在旱地中还分布着不少裸露的石芽。以该市坡洪镇央律村驮谷屯为例,全屯104户398人,旱地220亩,人均仅有0.55亩。项目组将零星不连片的石芽清理后,仅100多人的村民小组就新增耕地面积34.5亩。

  项目组对旱地进行清除石芽、增加土层厚度等综合整治后,改善了耕作条件,提高了土地质量等级及土地生产力,有利于作物耕作,增加效益。当地村民介绍,土地整治前,贫瘠的旱地只能种植玉米,且收成难以保证,商品率几乎为零。改良后的旱地,可以种植红柚、蜜柚等经济作物,34.5亩旱地的收益可达13.8万元。

  二是提高耕地质量,种植收入大幅提升,有望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土地增多,土地质量、产能提高,不但能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可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民返乡创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难题,为精准扶贫助一臂之力。

  三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精神文明水平。项目组结合新农村建设,修建进村水泥路,硬化村内土路,完善居民生活区附近的道路设施及污水排放设施,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