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和集体化道路,哪种方式适合农村发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3-01

  农村的振兴和发展主要表现在现代农业的大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这必须建立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之上。那土地流转和集体化道路,哪种方式适合农村发展?

  

  一、土地流转的基本状况:

  1、土地流转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四种:托管合作流转型、四统一分流转型、专业合作型、家庭农场型。

  2、农民传统观念难以改变,流转慢,土地难集中。大部分农民恋土观念强,小农意识重,加之中央优惠政策多,给予各种补贴,农村经营土地收益高,使很多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

  3、土地流转适合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或者城郊农村。

  我国的农村也分个三六九等,发展不均衡。城市周边的农村、被城市拓展包围进去的城中村、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更适合探索发展土地流转模式。

  比如重庆市探索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地票模式,农民出让土地,土地挂牌上市交易,农民取得一定的土地出让收益。此外,农民身份转换为市民,政府给足农民社保,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政府获得了城市发展需要的土地。应该来说,这种模式有一定可行性,但重庆式的这种模式大范围推广,值得谨慎。

  

  二、土地集约化的益处:

  1、提高规模效益,增产增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后,粮食生产规模扩大,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化加大,是种地成本降低,提高了粮食产量。

  2、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承包流转土地的农户成立家庭农场,与外部龙头企业合作,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发展好的其他产业,日转出土地的农户就地务工,使村民获得更的利益。

  3、农业不一定要发展农业,探索多样化、多渠道模式。

  中国多样化的农村,不一定要围绕土地发展种植业。各个地区要探索与自己当地情况的相符合的产业农业。其一结合特色,梳理挖掘传统文化、注重宣传推广,要发展体验农业、休闲养生农业、观光农业、文创农业等,发展乡村旅游。其二要以成立合作社或者公司为依托的产业农业。合作社负责市场、技术、信息,农户负责生产种植,发展订单式特色农业。其三积极发展乡镇村企业,带动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就业。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