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牛集市 打通转型路——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牲畜交易市场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来源: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7-08

  

  交易完成后,卖牛者将牛赶出交易场地交给买牛者。

  辽宁省阜新市的清河门区自古有“四邑通达三县牵”之美誉,是方圆百里的经济中心,有“方圆百里畴、清河第一集”之称,养殖牛羊的农户众多。6月24日是清河门牲畜交易市场开市日,记者看到市场吸引了本地及周边地区数百名农民、“牛经纪人”来此交易,当天成交2000多头牛。

  清河门牲畜交易市场的牛源主要来自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区,到市场采购的客商来自云南、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市场的牛交易正在向“买全国、卖全国”发展。

  “当初煤矿走下坡路的时候,清河门区就开始进行经济转型,转型之后怎么走?就清河门的农业来说,首先要保障老百姓有个相对稳定的收入,因此我们因地制宜选择了重点发展畜牧业,以牲畜交易市场为龙头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而带动全区经济发展。”清河门区委书记李树坦说,通过牛市来提高清河门的知名度,增加清河门的经济竞争力。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清河门牲畜交易市场由成立初期的日交易肉牛百余头到现在日交易肉牛超过两千头,交易额由成立初百万元发展到如今超千万元。牲畜交易市场的日益繁荣,不仅带动了清河门区肉牛养殖快速发展,也给清河门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矿区转型,重新恢复牛市

  清河门区位于阜新市百里矿区最西端,是典型的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独立工矿区。2018年,全区煤矿全部关闭,长达百年的煤炭开采史宣告结束。

  转型后在保证粮食安全种植的基础之上,也探索过进行种植生产效益较高的蔬菜保护地,但是清河门的土地资源有限,地下水缺乏也制约了保护地发展。

  “土地资源有限怎么办?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就重点盯在畜牧产业上,以牲畜交易市场为龙头带动产业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市场把外来资源为我所用,以市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清河门区副区长付大成向记者道出了重建牲畜交易市场的初衷。

  因为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上,过去清河门不远处就是辽阔的牧区,时称“走进清河门,一半牲口一半人。走出清河门,只见牲口不见人。”

  从清朝时候清河门就自发形成了牲畜交易市场,并逐渐成为牲畜交易的集散中心。

  但是从总体上看,清河门区过去也是以农业为主,畜牧业相对发达。自打发现煤矿之后,煤炭产业就冲击了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煤矿彻底关闭之后,很多在煤矿打工的农民又回到家里,突然之间就没有了收入来源。

  重振清河门牛市,恢复牲畜交易市场既是历史传承也是转型发展的选择。2021年1月1日,由辽宁福鑫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清河门牲畜交易市场正式运营。

  牛市繁荣,带动产业发展

  9点一到,在外等候的各路客商向市场内冲刺而去,去挑选出心目中的好牛。场面看似无序,其实市场交易很是有序,交易都是一对一进行。

  “当我与卖牛者谈价时,其他人不可以谈,我谈不成了,其他人才可以进来谈,整个市场交易公平公正,让人放心。”来自葫芦岛一家连锁超市的采购负责人刘志国向记者介绍了市场交易的情况,“清河门牛市的市场秩序真好,从车辆摆放就可以看出来,买牛的车辆与卖牛的车分区放置,交易后能快速装牛离场。”

  刘志国几乎每次开市都来采购肥牛,每次平均采购十四五头牛,自己带一辆车、再在当地雇一台车将牛运到锦州,宰杀后将牛肉分发到各超市。“最重要的是这里提供寄养服务,有时我们一次买个四五十头牛,不能一下子拉回去,就放在这寄养,一头牛一天才交十元钱,家里养牛这个钱也不够,市场真是为客户服务到家了。”刘志国以前还去别的牛市采购,现在集中在清河门市场采购了。

  黑山县的牛经纪人裴彪在市场还有一间专门为他准备的“大户室”,类似这样的“大户室”有十多间,这些“大户”保证了到市场的牛能卖出去。裴彪说:“我的客户大多来自云贵川等地,每次少说收牛二三十头,多的百八十头,当天收完当天发走。”

  因为清河门牛市的牛大多来自周边养殖户,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辽宁的牛质量好,得到客户的认可。记者在市场走了一圈,发现不少内蒙古的客户也在市场买牛,更多的是当地牛经纪人把牛贩到内蒙古去,他们都说辽宁产的牛育肥快收益高。

  随着牛市的繁荣,不少外地打工的村里人回流到清河门。孙德胜是清河门区河西镇六台村人,原来在河北帮一屠宰场卖牛肉,看到市场这么红火,回家开始自己养牛、卖牛。光天津北辰区,经孙德胜之手一年就从市场购买五六千头牛,“选牛就像‘选美’一样,得会看品种,腿、嘴巴子要粗,身高体长、臀大肩宽那样的牛好。”凭着会看牛的本领,孙德胜得到很多客户的信赖并委托他购牛。

  清河门牲畜市场经理高志勇告诉记者:“去年从北京等地回乡有57人,今年过年后又回来102人,依靠牲畜交易市场大多从事与牛产业相关的工作。清河门牲畜市场开业前,全区养牛量在2000头,如今全区的牛存栏量超过5000头,带动周边地区养殖达到2万头以上。”

  三产融合,增强经济活力

  清河门牛市的繁荣,不仅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对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增强地方经济活力起了重大作用。清河门区乌龙坝镇岭东村党支部书记张桂纯向记者介绍,他们利用上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资金建了养殖场,租给回乡创业的刘少东养牛,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河西镇六台村是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村里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60万元投入到辽宁福鑫牧业有限公司,公司将养牛获得的收益分给村集体。河西镇镇长赵光辉向记者介绍:“市场现在比较稳定,把资金投入到公司比较放心,有稳定的收入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再一个就是咱们老百姓在市场带动下都能就业了,他们忙着挣钱有事干了,一些矛盾纠纷自然也就没有了。村集体有钱了,也可以给百姓做一些公益项目。”

  辽宁福鑫牧业有限公司立足牛市,从2022年开始建设集养殖、屠宰、牲畜交易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肉牛养殖场建成投产,福鑫牧业在河西镇六台村租用土地70亩,投资2000万元,建设15栋肉牛饲养舍,已于2023年11月完工投产,目前已存栏肉牛2000头。牲畜交易市场已经常规化运营,全区肉牛养殖得到快速发展。

  产业融合项目实施完成后,可以新增就业100人。通过交通运输、餐饮、养殖等行业带动,可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社会效益明显。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活牲畜交易平台、物流配送、信息交流等市场交易环节,形成活牲畜养殖、产品收购、电子商务销售、物流运输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清河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丛东宇向记者介绍,屠宰厂正在积极筹划。项目计划占地60亩,投资1500万元,目前已经选定地址,完成立项,正在办理土地手续,预计2024年下半年开工建设,投产后可以为辽宁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提供上万张牛皮原材料。

  煤矿关闭之后,清河门区人口锐减,街道都变得冷清。清河门牛市的火爆,不仅给养殖户、经纪人等增加了收入,也推动当地餐饮、物流、旅馆业的发展,带来旺盛的人气,大大增强了清河门区的经济活力。

  来源:农民日报

  


原文链接:https://nync.ln.gov.cn/nync/index/nyyw/nyxw/nyyw/2024070815324369628/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