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铺就芬芳路 绽放致富“花”

来源: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7-08

  

  在沈阳市康平县二牛所口镇,有一处洋溢着浪漫气息的地方,目光所及皆是玫瑰的海洋,那便是孙红山的白玫瑰种植基地。近年来,孙红山大力发展玫瑰花种植,为特色产业发展“架桥铺路”,为乡村振兴锦上添 “花”。

  凌晨00:30,孙红山与妻子正在自己的玫瑰棚中向车上运送玫瑰。这个只有一盏灯的棚屋是孙红山和妻子每天生活的开始。蓄水池中的玫瑰花今天要送到沈阳中山花卉市场,每20株玫瑰一扎,一共有560扎。虽然车只停在了棚屋外,但为了将10000多枝花运送到车上,从屋里到车上的这段距离,夫妻两人一共走了80多趟。凌晨1:20,孙红山夫妻终于将玫瑰都送上车,装好了玫瑰。在妻子的一声声叮嘱中,孙红山载着一车的玫瑰前往沈阳。

  孙红山种植花卉23年,从开始的菊花到现在的玫瑰,从4亩地到40亩地,从4栋大棚到23栋大棚。产业在一点点变大,也在一步步做强。像这样每天早起的生活是孙红山夫妻每天的必修课。每天只睡6个小时,对孙红山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孙红山的花卉生意也受到了市场的肯定,前几年种植黄菊花时曾占据了沈阳近半个市场,现在的白玫瑰也是深受供货商喜欢,因为他的花质量好、数量多,所以有着稳定的渠道。

  在发展自家产业的同时,孙红山也不忘带动村民就业致富,吸纳本村农户加入“美丽事业”当中。目前,孙红山的23栋玫瑰大棚共雇佣了8个工人,年限最长的工人已经在这工作了10多年,每天的玫瑰都是由工人采摘、分拣、打包,再由孙红山连夜送往市场。

  从第一次在职高学习城市绿化鲜花种植知识开始,孙红山始终没有离开过花卉产业。2001年之前,年轻的他还只是一个“打工人”,辗转大连、鞍山、辽阳等地,在打工中学习了多种鲜花的种植知识。2001年后,由于父母逐渐年迈,同时也是响应政府号召,孙红山下定决心回到了家乡——岔海挠村,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2001年到2007年,孙红山的黄菊花在沈阳市场份额占一半,在当年的行业竞赛评比中被评为“菊花状元”,再到2010年孙红山开始改种玫瑰,经过多年的摸索,在品种选择、种植方式上均成功取得突破。于大众而言,玫瑰是浪漫的象征,于孙红山而言,或许是未来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二牛所口镇岔海挠村党支部书记孙红山说:“下一步,我要把我的玫瑰基地提高品质,同时产量要更上一层楼。然后把我生产出来的白玫瑰,变成康平的一张名片,在沈阳市场闯出一片天地。”

  


原文链接:https://nync.ln.gov.cn/nync/index/nyyw/zsqsnyxxlb/2024070509551383093/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