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稻”一年丰收时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8-08

  金秋时节,稻香四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的生活中的必需品。眼下,正是水稻收割时期,在黄关镇联德村神农稻博园,五百多亩高产超级稻长势喜人,颗粒饱满,颜色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在轻风的吹拂下,稻穗轻轻摇曳,宛如一片金黄的海洋。稻谷被阳光热力烘烤到成熟,淡淡的稻香随之弥漫开来,让人沉醉在这一片好“丰”景之中。

  连日来,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陆续开始收割,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在田野,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灌阳县地处广西东北部,三面环山,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别适合水稻生长,2010年被列入袁隆平院士第四期超高产攻关基地以来,连续11年保持广西粮食单产第一。2023年以来,灌阳县围绕“推技术提单产”的工作思路,强化技术集成,在联德村开展水稻高产、绿色高产高效等单产提升行动。以“超级稻+再生稻+绿肥”为主推模式,实现高产优质品种全覆盖,配套水气平衡、绿色防控、水稻全程化等技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全面推广水气平衡栽培、测土配方、“三控”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关键技术,实现病虫绿色防控全覆盖。

  

  近年来,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作用,灌阳县在黄关镇、新街镇以国家杂交水稻为中心规划建立了灌阳县“神农稻博园”,在黄关镇联德村打造以“禾下乘凉梦”、瑶族文化、荷塘月色、彩色飘带为主题的神龙画梦景观,延长了水稻生产产业链;积极探索创建神农稻博园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找准农、教、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思路,推动“稻田+”模式,把田园变成学堂,变成旅游景区,以农业体验的休闲方式推动旅游的发展,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完美结合,依托稻博园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深化“农文旅”融合,挖掘和弘扬‘稻文化’、做好‘稻文章’,让田园更美、百姓更富、产业更兴旺,绘就“诗与远方”的新画卷,大幅度提升了土地产出收益。

  

  未来三年,灌阳县将在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永久科研试验站现有基础上,充分依托专家团队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协同合作,以分子育种手段为创新,建立节肥减药精确栽培集成化技术体系模型,全面建立“育、繁、推”和稻米深加工“产、供、销”为一体的中心平台,助力广西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1882196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