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货架:农产品的“健康通行证”

来源:三农内参编辑部 作者: 时间:2025-06-19

当你在超市拿起一袋苹果,或是在生鲜店挑选盒装草莓时,有没有想过这些农产品如何从田间地头走到货架上?其实在它们成为“商品”前,有一道法律筑起的“安全闸门”在默默守护。全国三农调研中心的调研员带大家了解一下,为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立下“铁规矩”。

从田间到货架:农产品的“健康通行证”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农产品销售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对查验后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这条法规就像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考官”。现实中,正规的农产品销售企业大多会设置专门的验收岗位:验货员要核对供应商的检测报告,查看蔬菜是否带泥带虫、肉类是否有检疫印章,甚至用快速检测试纸抽查农残。

如果销售企业不履行查验义务会怎样?试想某水果店为省成本,不检查进货的葡萄是否有农残超标,一旦售出就可能让消费者吃下“问题水果”。而如今很多超市推行的“一品一码”,扫码就能看到农产品的产地、检测结果,正是验收制度催生的便民举措。全国三农调研中心的调研员提醒大家,下次购物时,不妨多留意包装上的质检标签——那背后是法规在为“舌尖上的安全”层层设防,让我们在挑选美味时,多了份看得见的安心。

全国三农调研中心三农调研员,致力于精准捕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热点问题,及时响应社会关切,推动三农问题的积极解决。加入我们010-69945235。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jpg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三农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